从田间到零售市场价格涨一倍 福州菜价贵在哪环节
发布时间:2010-11-09 | 信息来源:福州晚报
核心提示:谈到目前的菜价,市民们普遍感觉就是一个“贵”字,一根大萝卜或一棵大白菜都得要七八元。据了解,福州蔬菜从田间到零售市场加价幅度是一倍甚至两倍,而其中流通环节仅两三个,那么福州菜价到底贵在哪个环节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收购价:仅是零售价30%至50%
上周日记者对福州菜市场和超市销售的蔬菜价格进行了调查,在金山和交通路等地的菜市场,萝卜、白菜每500克都是2元至2.5元,上海青也是2元至2.5元,空心菜卖4.5元。
而家乐福、永辉超市的蔬菜会便宜不少,像家乐福宝龙店萝卜每500克促销价1.58元,永辉黎明店卖1.98元;上海青家乐福每500克卖1.98元,永辉卖1.68元;大白菜永辉卖1.38元;空心菜永辉和家乐福每500克都卖3.58元。另外,同是永辉,不同分店的售价不同,像江南水都店,大白菜每500克仅1.18元。
记者在超市注意到,不少白菜和萝卜在称重后又被市民扔回到菜堆里,销售人员说,大的萝卜一根都有2公斤重,一称往往都要六七元,很多人一看这么贵又放弃购买了。
“现在大家都说菜价高,我们也是没办法,进货价高了,我们也只好提价卖,不然我们都没钱赚。”部分菜贩和超市销售人员说,与去年比,现在很多蔬菜价格都涨了近1倍。
福清市蔬果行业协会会长施忠辉透露,在我市福清、长乐、闽侯等蔬菜生产基地,现在多数蔬菜的收购价每500克都不会超过1元,仅是目前市场零售价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像包菜每500克收购价0.7元左右,萝卜每500克收购价0.8元左右,但经过批发等几道中间环节,这些蔬菜的价格就翻倍了。
菜农:需求旺利润增加两成
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蔬菜生产流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福州蔬菜从田间到零售市场的中间环节并不多,从流通模式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超对接的蔬菜,这种蔬菜流通基本就是菜农和超市两个环节,由菜农直接将蔬菜供应给超市;另一种是途经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商转给零售商。后者的总体流通费用会比前者高。
福州仙富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克海被称为“萝卜大王”,他种蔬菜已有10年时间,如今萝卜种植基地近千亩,产品主要供应福州超市。
李克海说,今年行情不错,去年每500克萝卜收购价仅0.6元至0.75元,今年可以达到0.9元左右,近几天价格比较高,利润也提高了些,每500克利润达0.4元至0.5元,但过段时间萝卜大量上市后,预计收购价会下调些,利润也会跟着下降。
“今年种植成本比去年增加不少,像人工工资,去年一天一人只要35元,而今年要45元,如今基地每天都得用两三百个工人,成本每天就得多出两三千元。运费也涨了,一车涨了1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外地市场需求的提升。”李克海分析说,福州近来蔬菜种植受天气影响不太明显,所以他的萝卜产量与去年比相差不大,达4000公斤至5000公斤,但像莆田等地受到台风影响,蔬菜产量下降,拉升了整体菜价。
福清市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数万亩蔬菜基地。昨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受天气影响,很多地方的蔬菜种植量都有所减少,像海南以往都是蔬菜往外卖,如今却要从其他产地引进。近来蔬菜价格涨幅大主要是受这一因素影响,他们公司近来三分之二的蔬菜都调运外地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自然上涨。他们的种植利润与去年比提升了20%左右。
施忠辉也表示,现在人们的蔬菜消费量也增大了,据统计,目前农村蔬菜人均年消费达100公斤,而城市的年人均消费量在150公斤左右,与前几年比增加了三成左右。
批发市场:利润一成左右
原来的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迁至南通后,南通蔬菜批发市场成为省内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福州市区绝大部分蔬菜都来自于该市场。该市场副总林修建告诉记者,该市场的蔬菜有两个来源,一是外地菜,这部分蔬菜由经销商引进销售;二是本地菜,多数由本地菜农进场销售。
林修建说,对本地菜农来说,因为销售的是自家菜,所以售价基本就是田地价加上运费及在市场的销售费用。批发市场的收费并不多,平摊下来估计仅5%左右。加上其他各种费用,估计在批发市场的售价会比田地价多10%左右。而对外地菜的经销商来说,他们同时也是配送商,销售靠的是量,所以估计利润也不多。昨天一位和蔬菜销售打交道多年的郑先生透露,配送商的纯利估计也在10%左右。
对之前市场搬迁致使卖菜成本提高的说法,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该局也召集了各方人士进行了解,据反映市场搬迁后,包括增加的市场内板车费、运输费等,增加的卖菜成本在10%左右,但不至于造成市场价格过大波动。林修建也表示,这一成本增加的幅度如平摊在菜价上,500克也就增加0.1元左右。
菜贩:每500克赚四五角
记者了解到,南通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会对蔬菜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进行统计分析,如上周日白萝卜的平均交易价为每500克1.05元,白菜平均交易价为每500克0.58元,空心菜为1.44元。而福州菜市场的售价是平均批发价的1倍甚至两倍,那是不是蔬菜零售环节的利润很大呢?
叶女士一家在金山一农贸市场卖各种蔬菜,包括萝卜、白菜、包菜、上海青等十几种,每天的进货量达几百公斤。上周日近11点,她的蔬菜还是满满一摊,她告诉记者,到下午或傍晚就得降价好几角卖,要是卖不掉,第二天就更难卖了。她说,批发市场同一种蔬菜一天内价格都会变好几次,比如质量差的白菜批发价每500克仅0.1元,而好的新鲜的则要1.4元。农贸市场卖的菜只能进比较新鲜的,不然市民不愿意买。所以菜贩只能每天都赶早,甚至凌晨一两点就得去采购。
“其实我们的经营成本也很高,比如批发市场搬迁后,运费增加了,只好几家联合包车去采购,一车的运费得100元,平摊到菜价上,就得每500克增加1毛左右,还有蔬菜的包装网袋一个得0.3元至0.5元,卖菜的摊位费、蔬菜损耗等等。”叶女士说,扣去各种成本,菜贩每500克也就赚四五角的辛苦费。
超市:蔬菜损耗最高达40%
“大家都说我们零售商的利润最高,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昨天,一谈到高菜价,福州几家超市相关人士都向记者抱怨。
据介绍,进入超市的蔬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来自农超对接的蔬菜基地;二是由批发市场的供应商配送。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超市的销售价会比采购价高30%至40%,但并不是超市的利润就有这么高,实际超市销售蔬菜的损耗相当大。
新华都超市相关人士说,像白菜的损耗最大,最高时达40%,有些市民把白菜外层剥掉,只剩下里面的几层再拿去称重。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平均起来,蔬菜的损耗率近10%。
作为上市公司,新华都在2010年中期报表分析显示,生鲜类产品的毛利率为11.49%。
新闻观察
降菜价还要从规模着手
通过从蔬菜种植到零售终端的调查,记者发现蔬菜的流通环节并不像很多市民想象中的那么多,而且每个环节提取的利润似乎都很合理,但福州零售市场上的菜价为何还会比田间价高出一倍甚至两倍呢?综合分析可知,这和目前蔬菜供应链上过于分散的种植、经营有很大关系。
首先是种植环节,福清市蔬果行业协会会长施忠辉告诉记者,如果是从种植户看,目前福州蔬菜种植90%都还是散户,多数种植面积仅有几十亩,如果是换成几千亩的规模种植,那成本无疑可下降不少。其次是销售,记者注意到,目前福州虽有不少生鲜超市,但分布在各大街小巷、社区的菜市场销售蔬菜的比例仍相当大,而这些菜市的价格比生鲜超市的普遍高20%至30%,究其原因,分散的经营模式无疑也增加了不小的经营成本。
福州市商贸服务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福州蔬菜农超对接的比例仅两成多,比例还不大。但农超对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规模生产,目前国家鼓励农村土地进行扭转也正是要发展规模农业,推动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我省多位农业专家告诉记者,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差距就是缺乏规模运作。像美国的家庭农场规模都很大,平均约200公顷,生产机械化、企业化经营,形成大生产格局,而且经销环节也多是通过大型批发商或协会、相关组织来大规模运作,这些都很值得借鉴。
(首席记者 谢充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