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伊利投资圣牧 不止扩张高端奶市场这么简单
发布时间:2016-10-28 | 信息来源:好奇心日报
    停牌一个多月的伊利股份,在21日发布一系列公告后,日前正式复牌。伊利定增公告称,拟向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90亿元。资金用途中,“收购中国圣牧股权”一项最引人关注。
    
    中国圣牧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为蒙牛前财务总监兼执行董事姚同山,目前号称是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公司,2014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液态奶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5%,其余收入来自奶牛养殖业务。
    
    根据公告,伊利拟收购中国圣牧37%的股权,收购价格约46亿元。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伊利将成为中国圣牧的第一大股东,而这起收购案将成为过去2年内全球乳品行业金额第二大的收购动作,仅次于今年7月达能对美国豆奶生产商WhiteWaveFoods的100亿美元收购案。中国圣牧已于24日上午停牌。
    
    伊利方面解释称,此次收购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目前有机乳品在伊利收入中占比仍较低,收购完成后,通过嫁接公司现有品牌基础、渠道和市场影响力,可以提升伊利现有有机乳制品业务的竞争力;二是有利于强化上游奶源供应。目前,中国圣牧拥有8万余头有机奶牛,牧场纬度也有助于生产高品质奶源,收购完成后,伊利可以有效缩短产业价值链,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三是有利于获得香港上市平台,便于未来进行海外融资和扩大全球市场知名度等。
    
    有机奶的确是潜力不小的市场。目前,全球有机奶销售能够占到整体乳品行业的10%左右,但在中国还远远没达到这一比例。然而,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伊利,在高端奶市场却不如老对手蒙牛更有优势。虽然二者在这一领域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但后者进入高端奶市场更早——2005年就推出高端牛奶品牌特仑苏,2013年又推出高端酸奶品牌纯甄;而伊利旗下的对标品牌金典和安慕希,则分别在2007年和2014年推出。
    
    “(这次收购)将提升伊利在高端市场的竞争资本,与在这一领域更有优势的蒙牛抗衡。”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NicolasWang表示。据彭博监测的数据,伊利和蒙牛共占据中国乳制品市场40%的份额,其中伊利占22.3%,蒙牛占17.3%。蒙牛此前曾长期位居市场第一,在2013年之后被伊利超越。
    
    除了对高端市场有所布局之外,涉及投资中国圣牧的定增计划,至少目前看,还可以帮助伊利抗衡阳光保险的举牌,预防“宝能万科之争”重演。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旗下拥有阳光人寿、阳光财险等多个机构,2016年前7个月,按照保费收入,阳光人寿在中国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15,阳光财险在财产险公司中排名第7。此前,阳光保险对伊利的持股数没有太大变化,直到今年7月开始持续买入,直至9月14日持股比例达到5%,一度引发“门口的野蛮人”的争议。
    
    对增持一事,阳光保险曾在信息披露报告中表示,“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和“在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但伊利的态度也很明确,“目前伊利发展稳健,但是股权分散,阳光保险持股达到5%,可能会参与伊利未来决策,伊利对此态度谨慎。”
    
    伊利2016半年报发布时,前10名股东中,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最多,为8.79%;其次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6.22%;伊利董事长潘刚持3.89%;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3.06%;当时阳光人寿的持股比例仅为1.80%,排名第五。
    
    这次涉及收购圣牧的定增计划,配合对294名员工的0.99%股份的股权激励,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东的股权都将被稀释。其中,阳光保险的持股比例将从5%被稀释至4.56%。这种股权摊薄措施,是资本市场中抵御恶意收购的一种常见防御措施,也被称为“毒丸防御”。
    
    此次定增完成后,将只有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但伊利股份仍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据伊利公告,除收购中国圣牧股权外,此次定增的90亿元资金,还将被用于建设新西兰乳品生产线、国内高附加值乳品体质增效项目,以及投资运营中心、研发中心和云商平台等项目。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