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红心鸭蛋和水产品孔雀石绿问题爆发的不同源头,反映的正是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监管疏漏。“苏丹红”红心鸭蛋质量事件出来后,有关部门很快确认是蛋农在鸭子饲料中违法添加“苏丹红”。而水产品孔雀石绿事件当初在源头确认上却曾经颇费周章。
香港市场上抽验发现来自广东的淡水鱼孔雀石绿超标,一下子暂停了来自广东的30种淡水鱼类进口。开始政府部门聚集佛山、顺德、中山等地的养鱼场养殖环节找源头。然而,此后来自广东大部分市场的抽检和供港“问题鱼”产品的顺德养鱼场抽检却全部合格。
顺德区农业局相关人士透露,孔雀石绿的使用目的是为防止鱼类外表伤口的感染,影响销售。因此在养殖场中基本不需要使用,反而在水产品长途运输过程中,却能减少鱼类挤压摩擦的损伤。后来,政府追查的重点才开始针对运输过程中的非法添加。
随着食品产业链的延长、制作工艺的复杂化,食品产业链条上生产、运输、销售不同环节的监督工作未作细分,体系未建立所导致的后果越来越凸现。不但令食品安全监管频频出现缺失,质量事故发生后,问题源头追溯和事故责任追究也变得一片混乱。
可喜的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已成为食品安全立法的重点。《广东省食品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日前已被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草案内容中,对几大食品市场监管部门明确了分工:农、林、渔业行政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含加工,下同)环节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而集贸市场和超市等市场内的食品生产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宾馆、酒店等餐饮服务场所内的食品生产行为则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食品产业链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对食品危机防患于未然。
食品危机频发也令是食品的信任度大跌,在这种情况下,损失最大的是食品企业本身。本月中,一次涉及“胡姬花”、“花旗”品牌压榨花生油的媒体送检事件,令嘉里粮油吃了“哑巴亏”。事后嘉里粮油提供了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这两款相关产品的检验报告以示清白。虽然行内也认为此事源于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但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短时期内难以消除。而之所以这样的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被放大,与目前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也密切相关。
在食品危机爆发影响一大片的情况下,政府监管要善用“松”、“慢”的策略,以保护一大批无辜的企业。食品安全事故要狠抓元凶,同时要保护合法经营企业的利益,这才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