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整整一个月了,昨日记者走访福州各超市及相关市场了解到,“限塑”一个月,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比原先减少七八成;手撕袋消耗则增加了三五成,同时农贸、批发市场仍存在监管空白。
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七八成
昨日,记者走访福州永辉、蓝天、好又多、新华都等多家超市,发现“限塑令”实施一个月之后,不少顾客已使用无纺布袋,也有少数市民自备塑料袋。各超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减。沃尔玛超市6月份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约为5月份的20%;世纪联华(中亭街店)、新华都(五四店)6月份的塑料购物袋使用率为前一个月的15%左右;好又多(五里亭店)6月份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仅为5万个,而5月份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为30万个;永辉超市6月份的塑料购物袋也环比减少68%。
此外,超市手撕袋的消耗量则大增。沃尔玛长城店手撕袋用量比5月份增加了50%,该超市另外三家门店的手撕袋用量也增加15%至20%;新华都(五四店)增加20%左右;永辉超市增加30%至40%。
昨日,在永辉超市(屏山店)生鲜区,记者注意到一些顾客一次就扯下七八个手撕袋,本是用来装散装生鲜食品的手撕袋,有顾客用来装肥皂、饼干等。
超市手撕袋并不在“限塑”范围内,各部门也监管不到,但“限塑令”的本意在于让市民少用塑料袋,缓解白色污染。手撕袋使用量增加则使“限塑”效果大打折扣。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超市采取措施以及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农贸市场塑料袋仍然免费
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仍存在监管空白。在铜盘以及龙峰等菜市场,记者发现菜贩们使用的塑料袋仍是以前的白、红、蓝、黑色的超薄塑料袋,摊主均向顾客免费提供。“其他人都没收费,我收费,菜肯定没人买。”一名摊主说。
农贸市场以及批发市场如何监管,记者走访的部门均认为,“限塑”绝非单个部门的工作,涉及质检、工商、环卫、环保、科技、财政、税务、物价、经贸等9个部门,需要彼此配合和支持。
记者从省经贸委了解到,“限塑令”的执行,经贸委主要负责结合本省实际,研究制定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办法并组织实施等;物价部门负责塑料购物袋的明码实价,制止商家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的行为;工商部门查处违规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行为,加强对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等行为;质监部门督促塑料袋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
省物价局业务处胡主任表示,“限塑令”首先是从大型卖场开始落实,下阶段将重点监管农贸批发市场。由于涉及多部门管理,农贸市场的监管还存在难度,商家使用的塑料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这需要相关部门明确公布,如果塑料袋本身都不符合要求,何来收费问题?
福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工商已组织对农贸市场进行宣传,并落实业主责任制,要求业主统一采购合格的塑料袋,但当务之急还是,质监部门应及时公布合格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名单,并做好合格塑料袋生产企业上门服务工作,否则不少商贩甚至不知道上哪购买合格塑料袋。
质监部门相关人士称,“限塑令”监管主要还是以经贸、物价、工商等部门为主,质监部门接到关于生产超薄塑料举报,会及时进行查处。
省环境科学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限塑令”要实施到位,最主要的是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其次,环保科研部门也要研制出更好用的环保型购物袋,同时要抓住源头,不许企业生产违规塑料袋。最后,为了防止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甚至无人监管的现象,可由其中一两个部门牵头联合执法。
(记者 朱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