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带动食品检测仪器发展
发布时间:2013-03-22 | 信息来源:中国商业研究网
    随着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对紧固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使紧固件所用的优特钢的需求随之增加。

    国内外约有四万多个品种、数百万种各种形式规格的紧固件,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建筑和维修工业等等。其中,汽车工业是最大的用户,其需求量约占紧固件总销量的23.2%;其次是维修工业市场和建筑业,其需求量约占紧固件总销量的20%;第三是电子工业,其需求量约占紧固件总销量的16.6%。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紧固件用优特钢潜在市场很大。预计2013年,我国紧固件产销量将达到720万吨~750万吨;到2015年,我国紧固件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因而,紧固件生产所用优特钢需求将持续呈现上升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于汽车、风电、建筑、制造业、高端装备、新能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紧固件需求将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国家对一些行业的紧固件研发很重视,2012年1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3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汽车发动机紧固件等7个项目列为2013年技改专项,包括高速列车齿轮传动装置、节能环保自动变速器和关键零部件、船用大型齿轮传动装置、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链条、汽车发动机紧固件、汽车悬架弹簧、汽车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等等。

    用于紧固件制造产业的钢材主要是冷镦钢线材,牌号有22A、35K等,规格从6.5mm~20mm不等,这种冷镦钢线材主要用于制造螺栓、螺母、铆钉、插销等。由于紧固件的工作温度不同,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工作温度在370℃以下,一般选用调质后的中碳钢;370℃以上的,多选用耐热钢;480℃以下,选用铬钼低合金珠光体耐热钢;540℃以下,选用铬钼钒低合金珠光体耐热钢;570℃以下,则选用高铬马氏体耐热钢,但这种钢的线膨胀系数小,冷态时预紧力不能过大,以防在达到工作温度时,紧固件发生过载和屈服。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加大对紧固件用钢的研发。目前,全国有宝钢、湘钢、包钢、首钢等近40家钢铁企业在生产冷镦钢,部分钢种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批钢厂与紧固件行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我国冷镦用线材的产业群。产品的品种包括低碳、超低碳、中碳(调质),低合金钢和表面渗碳硬化用钢几个大类,规格为5.5mm~42mm,几乎覆盖了紧固件用钢的全部需求。国内冷镦钢线材、盘条的开发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高速线材生产线、盘条连轧生产线的纷纷投产,为冷镦钢线材、盘条的生产提供了装备上的保证。

    随着我国紧固件制造行业向生产高端产品发展,对紧固件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石化设备紧固件,主要用于高压容器,各种缸、罐等设备,其特点是要与酸、碱、盐等腐蚀介质接触,要承受各种不同苛刻环境的考验。高温紧固件用钢要求有足够高的屈服极限,有较高的松弛稳定性,有足够高的持久塑性,具有抗氧化性能。为了保证高温容器的密封,扭紧螺栓与螺母须给以一定的预紧力。根据热电厂运行的经验,一般规定预紧应力为250MPa~350MPa。螺栓钢经高温长期运行后的持久塑性应小于3%~5%,以减缓螺栓钢的脆性断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紧固件用钢的开发生产起步较迟,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国内紧固件的生产需要,也不能满足出口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镦钢的生产和市场流通中还大量借用JIS标准中G3506、G3507、G4105等牌号和美国ASTM标准中的许多钢种牌号。

    业内人士建议,根据紧固件行业对紧固件用钢的要求,钢铁企业要在冷镦钢的研发上加大力度,研发高强度、高耐热、高成型性冷镦钢,满足日益严格的紧固件机械性能要求。

    如今,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食品添加剂到农药残留,无不显示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异常严重。在当前食品安全各项指标中,残留农药、兽药、渔药、食品添加剂等参数的检测备受关注,因此,中低端快速检测仪器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市场成长的必然要素。未来,中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分析仪器潜在市场空间在7450亿元以上,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对应市场4000亿,检测机构对应3450亿。

    检测仪器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是因为地方食品加工企业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国产低端检测仪器进入市场,价格杠杆撬动了市场需求的攀升。

    当前,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检测机构230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40万以上。研究小组指出,食品企业满足产品检测的仪器购置费用在100万元左右,检测机构的检测仪器的配置费用约在1500万至3000万元。中国是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目前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40万家以上,在公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今天,注定了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潜在市场将会十分巨大。

    快速检测仪器应走进家庭
   
    现在高额检测费已成消费者维权的拦路虎,大型检测设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除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只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食品企业可以配备。这些大型设备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高,而我国的检测技术人才库薄弱。相比之下,快速检测产品对操作者和实验环境的要求都不高,既适合监管机构快速筛查、现场检测使用,也适合中小企业及个人家庭。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分析测试领域的热点之一,我国食品原料来源分散、多样,从原料控制到生产、流通,都有可能因某个疏漏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人类的科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对食品安全所涉及的检测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往往引发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而这也悄然促进了食品链条上的最末端——家庭用户的检测需求。快速检测方法或可形成家庭用户这一新的市场?

    未来几年内,对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而言,仅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就将达数十亿元。除此之外,目前已普遍在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及餐饮业中得到应用,以及最近开始的走向家庭用户,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容量可期。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还有诸如酶联免疫、生物传感器以及近红外等技术,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研发工作的跟进,不断有更新技术出现。

    国家企业重视加强食品检测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食品添加剂到农药残留,无不显示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异常严重。由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已得到政府全方位的重视。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对相关企业和整体行业都有巨大的伤害。食品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同时塑造品牌形象,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意愿正在加强,特别是随着“三聚氰胺”与“瘦肉精”事件的相继爆发。前者让全国最大奶粉企业三鹿倒闭,后者使双汇集团面临数十亿元的损失,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国内食品企业的共识。

    与此同时,国家要求企业承担质检主要责任,而对应的企业也有意愿提高安全检测标准,提高企业及行业形象,以避免或者减少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冲击。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将控制上游原料控制和检测作为改进重点,在这两个领域都进行大量投资。

    中国是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目前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40万家以上,在公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今天,注定了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潜在市场将会十分巨大。
 
积分查询 永辉卡查询 永辉卡管理章程 法律声明 客户服务廉政举报 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