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从基础保障向品质价值跃迁。永辉超市以"土壤到货架"的全链路品质管控重构行业标准,这套覆盖种植管理、物流检测、终端溯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农田变为"第一车间"、将物流链转化为"品质传送带",正在重新定义生鲜行业的食品安全阈值。
严选合作伙伴:把实验室建在田间
永辉的定向种植始于对合作伙伴的极致筛选。通过环境评估、管理能力、技术实力等维度的"三棱镜"评估体系,永辉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具备规模化种植能力和规范管理经验的合作方,形成深度绑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与合作方的契合度需要经过多重验证。”永辉生鲜供应链负责人透露,即便是初步符合条件的种植主体,也必须按照企业的高标准进行系统性升级改造。从灌溉水质的持续监测到农事记录的数字化管理,每个环节都需通过永辉品控团队的严格审核,确保从源头筑牢品质根基。
全链路品控:给蔬菜办"身份证"
在永辉的定向种植体系中,作物的生长周期被分解为可量化、可追溯的管理单元。企业为合作方制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将品控思维深度融入农业生产。
基地环境管理遵循严苛的生态标准,灌溉水依循GB 5084标准,土壤检测遵照GB 15618 规范,且须持合格三方农残报告,检测机构必须具备CMA认证资质。在云南曲靖,定向种植基地更是通过自建有机肥厂和引入EM菌(有效微生物群)技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持续改良土壤活性,让蔬菜在自然与科技的平衡中健康生长。种子优选环节则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查机制与独立存储系统,从源头上把控作物品质安全。
从采收人员的专业着装到加工车间的清洁流程,从农事操作的数字化归档到检测样品的完整留存,标准化管理渗透至每个细节。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得产品损耗率显著下降,品质合格率持续维持在行业高位。某合作方负责人坦言:“永辉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一套可持续的种植方法论。”
三重安检门:从土壤到舌尖的守护
在永辉门店,技术人员正对到货蔬菜进行农残快检。这已是作物经历的第三重品质验证,此前它们已在种植端完成采收前自检,在物流环节接受实验室深度检测。
企业建立的“三级检测机制”正在发挥关键作用:种植端的自查自纠、物流环节的批量筛查、门店端的定期抽检;形成环环相扣的品质防护体系。在今年3月,永辉委托权威三方机构,对7家供应商20个蔬菜品种全面送检。未来,门店端月度、季度、年度三方抽检将常态化。永辉正在推进检测频次与覆盖面的双重升级,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能力。
同时,永辉品控团队的突击检查机制,如同24小时运转的“质量探照灯”。这种不预先通知的穿透式审查,从农资库存管理到生产记录追溯,从设备维护档案到人员培训记录,多项评估细则形成严密的审查网络。
会说话的蔬菜:扫码即看的生长日记
定向种植模式带来的不仅是采购成本的集约化优势,更重要的是构建起消费者对品质的深度信任。在永辉门店内,蔬菜包装上的溯源码成为连接田间与餐桌的数字化纽带,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作物生长历程。“现在选购蔬菜不再需要反复挑选,我相信永辉。”一位老顾客的评价,印证了品质投入带来的消费信心反哺。
永辉的实践打破了传统零售企业“末端把关”的局限,将品质管控的触角延伸至种植源头。这种“向前一步”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自身品控能力,更带动了整个种植产业的标准化升级。
“食品安全没有旁观者,只有责任共同体。”永辉食品安全相关负责人这番宣言背后,是一套贯穿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当零售企业转型为产业赋能者,食品安全便不再是终点,而是驱动农业现代化与消费升级的起点,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民生企业的价值所在,也是永辉对“国民超市 品质永辉”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