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四大本土超市“突围”
发布时间:2004-12-15 | 信息来源:世界经理人
福州四大本土超市“突围” 缘何纷纷外扩
今日,新华都厦门莲花摩尔店正式对外营业,与此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新华都旗下的购物广场总部,也将由先前分散的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四个分公司合而为一,成为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并把总部设在厦门。
无独有偶,一周前,在厦门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福州蓝天量贩超市成为江西招商团的座上宾,蓝天老总陈永庄宣布,明年上半年之前,蓝天将在江西开出10家门店,并将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江西。这样一来连同8月底宣布将进入重庆发展的永辉集团,以及稍后表示将到广西拓展的好日子超市,最早在福州发展的四大本土超市悉数尝试“走出去”运动。
那么,这些超市缘何会不约而同地在这一时间纷纷打响“突围”战,他们将如何谋划自己在外发展之路?“突围”战能打得响吗?连日来,本报记者作了调查采访。
新华都、蓝天开始战略“突围”
“明天,我们新华都厦门莲花摩尔店将正式对外营业,这也是我们进入厦门市场之后,两个月内开的第二家店。”昨日,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周文贵一改以往的低调,对新华都购物广场的全新发展战略向记者和盘托出。
周文贵表示,作为全省首家大卖场,福州五四路新华都购物广场于1999年开业,此后由于公司战略上的原因,当初新华都并没有在福州扩张,结果在短短的两三年内,福州的大卖场突破了20家,目前已基本饱和,在此情况下,公司决定向省内的其他城市发展,并于去年在泉州、漳州开了3个店。
“不过,从今年起,我们的发展战略将加快,一方面,公司将整合原先分散的资源,把早先分别属于集团的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四家购物广场有限公司,整合为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并把总部放在厦门,重点放在闽南市场,并逐步向龙岩、三明等其他城市发展。按公司初步计划,今年将新增4家店,其中厦门2家,一是位于厦禾路美仁购物广场,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厦门最大的农改超项目,已经开业了;另一家则是明天开业的厦门莲花广场。此外另两个店将分别是泉州1家,目前正在装修,将于11月底开业,漳州还有1家。”
据介绍,目前新华都厦门的第三家店以及龙岩首家店正在选址中,其中龙岩店在今年底、明年初肯定会开起来,而南平店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开业。除了购物广场这一业态外,新华都还计划分别在福州、泉州、厦门三市各建一个购物中心,目前福州和泉州的购物中心基本框架都已经确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向省内二级城市的布局和扩张,在两年内把本省的市场做透,三年左右时间实现销售额达到20亿,然后出省发展。”周文贵说。
与周文贵谋划在省内布局相反,福州蓝天量贩选择的却是到省外发展,9月8日,蓝天量贩总经理陈永庄成了江西省“9·8”投洽会代表团签约现场的嘉宾,当天蓝天量贩与江西鹰潭市政府签下2个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元的农改超项目。而在此之前,蓝天已与江西南昌市有关方面签下合同,正式进入南昌市场。作为南昌市最大的卖场,经营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南昌蓝天量贩城将于10月底开业。
“目前我们在南昌的第二、三家店,都已基本确定,3个月内我们在南昌将开2家店。”陈永庄说,“接下来就是鹰潭和赣州了,明年上半年我们的计划是在江西开10家门店,同时以它为中心向当地的社区店和便利店发展,并逐步把我们整个的发展重心转移到江西。除了江西之外,我们与天津、杭州方面也都在接触,其中天津方面的合作意向书已经签了。”
而在新华都、蓝天公布新战略之前,本土超市老大永辉也对外宣布,集团决定在重庆江北观音桥金源不夜城圈地7000平方米,修建永辉超市,预计10月正式开业,这也是永辉向外拓展的第一个城市。尽管永辉总助翁海辉表示,永辉主要是在福州发展,此次进入重庆,主要是为了体会国内一级城市的商业氛围,学习大城市先进的商业理念,为自己下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在福州超市中一直充当“包围者”的永辉此番动作还是着实让业界为之一震。
福州超市早已饱和
其实,新华都的南下,蓝天量贩的北上,以及永辉的西进,短时间内如此之密集扩展,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的必然,是福州超市竞争的结果使然。
“福州超市早已饱和了,按超市布局的国家标准,8万~10万人配备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卖场的原则,福州目前常住人口170万左右,大卖场的容量也就是20个左右,可目前福州大卖场就多达25个之多,此外还有星罗棋布的中小超市,仅永辉就有大小超市折扣店30家。”省经贸委有关专家指出,福州超市的饱和是大小超市向外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福州超市竞争确实很激烈,除了个别超市外,可以说没有几家能挣钱的。”福州一超市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目前这种市场背景下,最关注的莫过于各超市的供货商了。福州市供货商协会的一位会员告诉记者,目前福州确实有一些超市拖欠货款严重,对此他们能做的就是减少供货量或干脆停止签订新合同。另一位供货商则干脆通过记者呼吁:“目前福州超市业竞争过度,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供货商,希望政府出来管管。”
对此,省经贸委贸管处吴秉成处长指出,福州超市过度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三种结局:一是重新洗牌,大鱼吃小鱼,此前永辉吞并久佳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二是被迫关门,华榕、和信家、大华都退市反映了这一点;再者就是跳出包围圈,到外围城市发展或者到省外去发展。因此,他对福州本土超市“走出去”发展并不意外,“这是市场的正常现象。”他说。
谈到自己缘何到省外发展,蓝天的陈永庄毫不讳言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前没有走出去是因为自己各方面不够强,不够老到。现在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也有了,而且机会也不错。”陈永庄说,他表示,蓝天之所以把发展的战略转向江西,一方面确实是福州的超市竞争已经饱和了,再发展下去很难有什么突破,而外省比如江西这方面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市场前景相当不错;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入WTO的相关承诺,到今年底,零售业就要全面对外开放了,很多外资都在瞄着国内这一市场,寻找市场的空白点抢占先机,时不我待。
华榕兵败南京一幕会否重演?
华榕超市曾是福州零售业的一面旗帜,在2000年之前,买东西到华榕成了福州人的一种习惯,然而到了2002年1月上旬,近500家供货商停止对华榕超市供货,引发华榕超市集团破产危机。当年8月23日,华榕直属的8家门店全部拉上卷帘门,华榕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华榕退市,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资金问题;二是管理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就是盲目到南京去扩张,最终在南京做得一败涂地,这成了华榕兵败的‘滑铁卢’。”省经贸委贸管处处长吴秉成至今对华榕的倒下心痛不已。
对于在外发展的路子怎么走,蓝天的陈永庄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他说,华榕兵败南京与其说是资金的问题,不如说是体制的问题,在国有体制的情况下,华榕当初并没有积极去应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入乡随俗,更没有自己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倒下并不意外。
出去是好事风险要注意规避
吴秉成
省经贸委贸管处处长:
福州超市最近掀起新一轮的对外扩张,包括在省内、省外,这是一件好事,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出去拼的是实力,华榕已是反面教材,如果单体出去,风险很大。像超市这样的业态,除了保持自己的特色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低地降下成本,现在福州做得不错的超市靠的就是建立连锁网络,世纪联华尽管是中国国内最大的超市,但到福州来,由于单兵作战,撑得很难同样是活生生的例子。此外还要考虑当地政策方面的因素影响。
王开明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福州超市能走出去是好事,但一定要防止水土不服,以本次蓝天进入的江西市场为例,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福州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此,企业应有所准备。另外,对于走出去的企业而言,不要一下子把摊子铺得太开,最好的办法应先是试试水,做好了再发力也不迟,否则届时想收都很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