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改超’在全国许多地方都遭遇失败,但福州的永辉超市却愈做愈大,在福州这样一个零售业发达,沃尔玛、麦德龙、好又多、世纪联华这些国内外著名大超市集中的城市里,永辉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被称为“中国超市之父”的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对永辉超市如此评价,顾领导的中国超市研究小组甚至对永辉模式进行专门研究。
福州消息:近日,福建永辉集团斥资1亿多元收购了110.23亩的闽侯原上街余盛批发市场用地,筹建大型超市、酒店公寓和餐饮项目,为上街大学新区提供生活配套。
从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到福建永辉集团,从昔日的一家超市成长为全省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永辉仅用了四五年时间,其跨越式发展创造了福建商界的一个神话。
谈及未来发展,永辉集团掌门人张轩松语出惊人:“农业才是永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已经强力掌控市场终端的永辉,必须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有所作为,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
张轩松之所以认为农业是永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首先是因为永辉的发展历程与农副产品密切相关。
让时光倒流到2000年,当时麦德龙、沃尔玛等全球跨国超市巨头相继入榕,一时大型综合超市成了福州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短短不到一年,榕城大卖场就突破了10家,其布点速度之快,为榕城商业发展史所罕见。
这时,无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市民,都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福州的零售业很快将是外来者的天下了。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竟然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永辉生鲜超市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宿命论”。
2000年7月,张轩松在鼓楼屏西办起福州首家生鲜超市,结果人流如潮,声名大噪。这家超市创造性地摈弃一般超市主营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的模式,建立起以经营农副产品、餐桌食品为特色的连锁超市。并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用低价博得他们的青睐。与屏西店一样,永辉随后陆续开设的生鲜连锁超市多选择在洋超市鞭长莫及的社区,既方便百姓,又为自己找到生存空间。
如今,人们把永辉独特的市场定位、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称为“永辉模式”。具体可概括为店址选择上占据盲区,避“敌”锋芒;市场定位上错位经营,以“土”见长;成本控制上规模扩张,产地采购,降低价格;内部管理上干部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创新求变是“永辉模式”的特质,伴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永辉模式”近年来不断“升级”,向有物流中心、有生产基地、有培训中心、有连锁网点、有自有品牌、有严格的公司化经营和市场化配置机制的产业化方向演变。“永辉模式”开创了福州“农改超”的先河,被誉为榕城最为成功的一个“农改超”模式。
谈到当初提出走生鲜超市这条路时,张轩松说:“这是一块空白的市场,永辉可以避免和洋超市正面交锋。立足于全球布点的洋超市不可能在榕介入生鲜超市领域,也就不可能对永辉构成威胁。”二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底,中国的零售业全面开放。在这期间的短短3年时间里,张轩松在榕开出了50多家连锁超市,在与国内外超市巨头的近距离争夺中,毫不逊色。
近年来,永辉在榕营业额连年翻番。2003年营业额10亿元,上缴税收1800多万元;2004年营业额20亿元,上缴税收3000万元;2005年营业额预计达35亿元,仅上半年就已上缴税收2300万元。
去年,永辉“试水”到省外扩张,其西进重庆大获成功。目前,永辉在重庆已开出2家门店,另有2家门店正在建设中。
不过,目前永辉扩张的重点还是放在省内。今后3年内,永辉将根植福州,完成全省超市布点计划,并力争在2008年之前实现年营业额100亿元,进入全国零售企业前列。
永辉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为与外资商业抗衡,商务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商业航母”,永辉作为福建商业的代表而成功入选全国重点流通企业行列。
“‘农改超’在全国许多地方都遭遇失败,但福州的永辉超市愈做愈大,在福州这样一个零售业发达,沃尔玛、麦德龙、好又多、世纪联华这些国内外著名大超市集中的城市里,永辉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被称为“中国超市之父”的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对永辉超市如此评价。顾国建领导的中国超市研究小组对“永辉模式”进行了专题研究。
“谁先走在前面,谁就是赢家;谁先做大,谁就是赢家;谁先将产业链延伸,谁就是赢家。”回顾这几年“超市大战”的心得,永辉人总结出了“三赢论”。三毫无疑问,此时此刻永辉急于打出农业牌,又是想走在同行的前面。
永辉集团领导认为,当年永辉逆势崛起靠的是农副产品这一“撒手锏”,未来永辉要做大做强,依然要发挥好这一既有优势。永辉只有以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为两翼,才能实现成为全国性民族商贸企业集团的目标。
如今,永辉在榕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外部环境看,在去年和今年,中央连续两年下发的1号文件均强调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农业、农民、农村工作。从福州实际看,福州倚山面海,山海相连,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不乏一些独具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品牌,如南屿葫瓜、永泰李干、琅岐花菜等。流通是产业经营的命脉,是农业产业化链条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流通顺畅,一通百通。如何突破流通“瓶颈”制约,是推进福州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而永辉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拥有强大的市场终端和人才团队。永辉决意发挥自身的流通优势,大举参与福州农产品基地建设,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以“订单农业”等各种形式,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使福州山山水水的农产品通过永辉的销售网络,更加畅通地进入市场,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永辉在榕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助于对连锁超市内销售的农副产品进行更有效、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有助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搏击商海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新形势,永辉集团表达了为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搭建平台的愿望。张轩松认为,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台湾农业界的人才、技术引进到福州,助推福州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福州农业科技化步伐,永辉愿为其销售助一臂之力。当然,如果有大批的台湾农产品进入永辉超市,永辉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相信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化的助推之下,永辉将能顺利完成全省流通一体化布局,尽快跻身全国零售企业前列。
(记者 陈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