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闽道多艰辛。时下,随着国内外众多知名连锁企业的抢滩登陆,福建主要两个城市福州、厦门正遭遇有史以来零售业最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福州“僧多粥少”
目前福州市的商铺密集度之高令人“吃惊”。有关数据显示:广州有500万左右人口,1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市规划为10个,平均每50万人一个;上海有1600万人口,万米以上的超市规划为30个,也是平均每50万人一个;然而福州市区目前只有100多万人口,却有10来家这种大型超市,平均每15万人就有一个,这包括名震八方的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好又多等零售巨鳄。而且据悉,目前仍有许多国内外知名商家争相抢滩福州零售连锁市场。全国最大百货批发中心“贞花”将进驻福州;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欧尚超市也将登陆福州中亭街。加上福州原有的东百、新华都、大华都和9月刚开业的大洋百货等,福州零售业已是“僧多粥少”,几近没粥喝了。
去年至今,福州零售界频频发生“多米诺骨牌”现象,许多零售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退隐:五一华都关门谢客,华榕超市轰然倒下,华联黯然出局,中城赛特昙花一现……大超市、大卖场尚如此步履维艰,那些属于“小船舢”级别的中小零售商更是如在汪洋中的一条船,一个大浪打来,几乎就要遭遇“覆舟”之险,何况如今这种连绵不断的惊涛骇浪。
厦门“刀比糕多”8月30日,厦门乌石浦来雅百货SM分店开业,9月中旬,厦门本地最大的民营仓储超市8000平方米的闽客隆地下购物广场也正式开张。随即,来自台湾地区的巨鳄好又多先在富山国际展览城安家后又在金街中山路抢驻。另外,前一时期入厦开店呼声很高的全球第三大零售商麦德龙,其在厦门的大型仓储超市8月初已开始动工;还有消息称法国的家乐福也正在商洽进入厦门。更令人“震惊”的是,已在厦门开有两家店的沃尔玛也有意在湖里区再筹备开第三家分店,未雨绸缪,建起“铁三角”,阻挡来犯之“敌”。一时间,本已杀机四起的当地零售业更加血雨腥风,风声鹤唳。
厦门市区人口近80万,人均大型超市、卖场数量与福州相差无几。中山路是厦门超市、大卖场、百货最早的聚居地,也是现在密度最高的区域。“厦门一百”算是现存资格最老的百货商店了,后来来了“华联”,它和“一百”一样都是国有企业,全国连锁经营,两家势均力敌。接着,现在“美都”商场的前身“八佰伴”挤入,带来了当时最新的装饰风格和经营特色,也使市场竞争顿时加剧,中山路的3家大卖场互相较劲儿。然后是“大陆商厦”的进驻,开创了中山路大卖场“豪华版”的先河。随后,“巴黎春天”和“来雅”等也先后进入。虽然其后这块风水宝地不断“城头变换大王旗”,但总体趋势仍是地盘越来越“挤”。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一位业内人士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厦门市场“切蛋糕的刀”比“蛋糕”还多。
本土商家勇于“变脸”不转制,便等死。对福州、厦门两地的零售企业而言,惟有勇敢迈出大步,革新图强,才是摆在眼前的一条生路。
厦门目前最大的国有百货零售企业,是由本市四大零售巨头华联商厦、免税商场、大陆商厦和友谊商场于今年4月改制联合组成的华达联商贸有限公司。从今年年初开始,华达联百货公司采取一系列行动对下属4个大型百货商场进行大举改制。针对4家公司不同的市场定位,总公司对各商场进行细分,力争避免造成内部的无序竞争。同时,在采购上,华达联正向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靠拢,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制度和经营方式上,各家企业也都在努力融合提高,初步形成一只能抵抗疾风大浪的商业“小航母”。
面对外资大鳄大肆入侵,不少精明的零售商正忙着洗心革面,或改行转业,或设立专卖店。对他们来说,与其守着“半死不活”的基业,还不如瞄准新的商机,说不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福州茂锋通讯超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前身是茂锋百货商场,为了避免与来势汹汹的大鳄正面冲突,早在邻近的中城广场装修时,茂锋就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毅然改成一家福州首屈一指的手机超市,初尝甜头。
以新引人,以奇招客,以特制胜,实行特色经营,走专业、精品、时尚之路,是传统零售业及中小超市安身立命的举措。这种经营思路上的变革,从福厦两地一些连锁百货店和超市身上可窥一斑。
厦门“来雅”百货、“巴黎春天”单店日均销售额在60万至80万元之间,在百货、超市普遍萧条的今天,能有如此业绩算是不错。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走精品时尚的特色之路。“来雅”以“完全流行,品味生活”、“巴黎春天”以“都市丽人,引领时尚”的经营定位和理念打动人心,并辅以针对目标顾客群的特色经营。目前“来雅”百货已在厦门3个黄金街区开设分店,“巴黎春天”也在世贸商城开一家新店,日子日渐红火。这表明特色经营仍然占有很大市场,也有顽强生命力。福州“或与番”精品量贩店是福州市东街商圈里首家售卖饰品的特色经营店,目前已拥有了3家连锁店,在当地颇具代表性,虽然营业面积是小店型,但月纯利润可达10万元,不逊大中型百货店,成果颇丰。
“与其九个猎人争只鸟,不如换个山头打只鸡”。避实就虚,反其道而行,抢攻对手最薄弱的环节,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边缘化”、“郊区化”,在城市的边边角角寻找商机,是福州、厦门本土商家发展的又一思路。
福州本土超市领头羊永辉超市,最早就是靠西洪路和西二环边缘地带的连锁超市起家的。用永辉人的话说,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现在永辉连锁店几乎遍布福州从市中心到城郊的边边角角。在厦门,中山路、火车站、富山一带,已被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场覆盖,而一些新区商业区、居民住宅小区、农村的商业目前还留有空白。厦门一些本土超市纷纷走社区之路,做精品社区之店已成为倍顺、闽客隆的经营目标。目前倍顺、闽客隆在厦门各发展了10多家分店。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福州、厦门市场将呈外资、民营和国企商业三分天下的局面。本土零售商家应抓准时机,在市场定位、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网络建设等方面完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角逐中形成商业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