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戈平会长在七届连锁大会上的主题发言
创新是零售企业的永恒话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将“零售创新”确定为第七届中国连锁业会议的主题,反映了行业现阶段的发展重点,也体现了时代的背景和特点。
一.零售业的创新背景
1、零售业的竞争态势推动着企业的创新
2004年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平均利润下滑,企业获利水平下降。同时,工商关系矛盾激化,政府开始建立零售交易的规范,零售商依靠通道费用和账期的赢利模式受到挑战,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内部管理与 营运效率。此外,消费者的细分为企业寻求利基市场创造了机会和新空间,企业开始尝试差异化定位以吸引细分的目标顾客 群。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售企业开始从简单的模仿走向自主的创新,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进入追求效率和差异化。
2、中国的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
本土企业通过借鉴外资和发达国家零售管理的技术和经验,管理和营销水平稳步提高,拥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同时,经过市场竞争的磨砺和洗礼,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这批企业也成为推动中国零售业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
3、自主创新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把“自主创新”上升到与“改革开放”平行的高度,并要把“自主创新”转化为全民的共同行动。零售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经济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零售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脉搏。
二.零售业的创新实践
今年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零售创新”活动,并组织力量,对我国零售业的创新进行了调研。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2005零售创新案例》正式出版。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零售业的创新正在各个层面推进和展开。
(一)业态创新
1.细分目标市场,业态定位向高、低两端延伸
在面向高端市场的业态创新中,联华标准超市的改造具有代表性。联华金汇店周边的居民以海外人士和国内成功人士居多,生活注重品味、讲求质量,对健康、绿色的生鲜食品有很大的需求。经过调研,联华对金汇店重新定位,对门店CI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高档生鲜品种,引进了近千种进口商品,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改造后的金汇店树立了高端生鲜超市的市场形象,得到了周边消费者的认可,客流、客单价稳步增长。
上海城市超市从成立之初,就瞄准市场空白点,针对高端的客户群,选择上海高档商业街、高尚生活区开设超市。他们以“城市超市,城市生活”为口号,强化了商品的高品位、高质量,成为上海最大的经营进口食品和日用品的超市,赢得了顾客,同时也避免了与众多超市的同质竞争。
在向低端市场扩展上,伍缘折扣店和启点超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伍缘折扣店在大卖场的不方便和便利店的高价位中找到了市场空间,定位于“居民身边的大卖场”,这种业态的基本特征是:贴近社区,就近方便;商品优选、生鲜低价;自有品牌,定牌经营;环境舒适,购物简单。以独特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距离的便利性、购物的便利性、服务的便利性与时间的便利性要求。
上海启点超市是一家以1元、5元、9元为主的超市,结合超市、折扣店、均价店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在定价上,增加了均价商品的价格弹性;在目标顾客上,以学生和中等收入的时尚女性为主;在商品经营上,强化了休闲食品和饰品;在管理上,追求高效,删繁就简。以“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为经营哲学,经营半年即取得了在高速扩张下基本盈利的业绩。
2.“农改超”,创造本土化的生鲜食品经营模式
福建永辉超市的生鲜商品经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将传统的农贸市场直接装进超市,变摊主经营为超市统一经营;二是对所有的“农改超”网点都按照永辉超市装修标准和CI建设,并配备良好的设备设施,彻底改变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并且做到了经营的生鲜商品质优价廉。目前,在永辉超市中生鲜食品的经营已占到总营业额的60%以上,成为福州市民购买生鲜消费品的主要场所。
武汉中百仓储连锁的水果湖超市则是“农改超”的另一个典型,他们将原有的菜市场装修改造为一个风格独具的新型菜场,把超市的管理方式和集贸市场的交易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3.以生活方式的新概念定位目标市场
在家用电器与消费者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天,永乐电器适时推出了“生活电器”的新概念。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经营品种外延扩大,有近5万种商品,老百姓生活中使用的任何利用电能的产品,都能够在他们的卖场中买到;二是商品陈列方式家居化,让消费者有家的感觉;三是体验式营销,变推销为导购,增强顾客的自主消费意识。另外,苏宁电器进军数码维修业,开办3C维修服务中心,国美电器在数码连锁和音像连锁方面都在寻求新的突破。
(二)营销创新
1.营造购物氛围,突出购物体验
SPAR国际与山东家家悦合作,在中国开设的十八超市,在卖场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突出了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综合要素,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企业效益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第一家店的改造投资不多,但营业额同比增加了超过30%,第二家店由原日营业额不到一万元,提高到超过二十万元。
宝洁与华联合作,对购物者的购物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店内陈列和环境对购物者购买决定的影响程度,结合数据分析,确定和实施了个人护理中心方案。通过对个人护理用品进行品类管理和科学陈列,商店的销售整体上升25%,参与品类的毛利率从14%提升到16%。
2. 开发自有品牌,强化经营特色
鲜食产品对于便利店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可的在开发鲜食产品方面走在了前列。他们首先将鲜食产品定为在适合上海大众消费者口味为主的产品上,通过“制贩同盟”和产业链整合,开创出中式早餐、西式早餐、各式鲜食、中西式点心等六大系列近百个单品,通过举办“营养早餐”,推出“可的鲜食嘉年华”等活动,使鲜食的销量增长了50%,成为可的差异化的核心产品,,也成为企业经营利润的增长点。
3.深化服务,提高顾客忠诚度
百佳超市在中国零售业,首创“店内新鲜食品检测室”,设置专门检测员,建立完整的检测档案,在货源验收环节加强对新鲜食品质量的监控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此举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顾客忠诚度。河南大张超市推出“如果你改变主意也可以退货” 的服务承诺,强化了消费者的认知感。
4. 针对市场,开展有效促销
在上海,快速发展的大卖场给标准超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家得利超市对大卖场购物的顾客进行调查,发现有32%的顾客购买了“大桶精致油”、“大米”和“大包装圈装纸”三类商品。由此,家得利提出了“稀释大卖场”的概念,发挥标准超市贴近消费者的便利性优势,将这三类商品轮次低价促销,削弱了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去大卖场购物的欲望。
(三)技术创新
1.建立第三方平台,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河南思达、太原金虎等中小零售企业通过与华商易联合作,建立第三方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推行“网上采购、集中订货、网上对帐、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企业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思达目前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规模最大、最为规范的连锁超市,金虎等中小企业也成为本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应用富基旋风的蓝色供应链系统,改善了流程,提高了效益。北京物美集团、北京京客隆超市、上海联华等企业都通过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均取得一定成效。
2.用现代技术,改进顾客服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所作的《超市购物行业调查》发现,64.7%的顾客在超市不愉快的购物经历是由收款排队等候时间太长引起的。因此提高收款速度,是超市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德利多富集成超市现有的收银软件,由店员手持PDA终端扫描排队顾客的商品,并为顾客打包封口,顾客带着唯一的批次号码和打包好的商品到收银台付款,通过这套系统,明显减少了顾客结帐的等候时间。IBM与NCR也开发了自助结帐系统,并准备运用到国内的企业中。
河北国大超市将“店铺网、电话网、INT网、住宅配送网”进行整合,实现四网并行,以全天候的服务,覆盖石家庄全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3.用IT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东莞嘉荣超市设立店内智能信息查询机,将系统查询经营信息、查询消费情况、查询商品信息、实时快讯宣传滚动广告、现场打印商品价格牌等功能集于一身,增强了商品经营的透明度,保障了顾客及合作伙伴的利益。谭鱼头餐厅建立起一套“数码火锅”系统,即使用POS机点菜,后台厨房同步提交顾客点菜信息,库存管理员随时补货,财务系统根据点菜系统和结账系统的数据,进行精细统计,提高了餐厅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零售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1.围绕企业定位与发展目标开展创新
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市场定位,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开展创新活动,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长久发展。可的便利店的鲜食开发,突出了便利性特色,强化了便利店的获利能力以及与其他便利店的差别。王府井百货在创新管理模式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创新目标。在发展连锁的初期,将柜组管理过渡到店铺集中管理,在跨区域发展阶段,则把重点转移到强化总部功能和以区域中心管理并存,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使企业管理流程的创新适应发展需要,又能控制变革成本。
2.立足企业优势开展创新
企业要学会扬长避短,抓住关键环节。永辉超市在农改超的创新中取得成功,与永辉发挥自身生鲜经营的优势和特长密不可分。立足于多年生鲜经营的经验,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和损耗,是其成功的关键,也是农改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本土中小零售企业与外资和本土大型企业比,在价格和产品组合方面优势不强,但如果发挥自身长处,集中精力发展区域市场,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牌和市场份额,依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3.根据市场特点和消费变化开展创新
在东部发达城市,高端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城市超市走高端路线并取得成功,但这种创新在其他地区可能还没有成熟的土壤。苏果、家家悦把超市开到乡镇甚至村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超市开拓农村市场,可能就会遇到困难。要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的发育程度和竞争特点,开展适合本地市场的创新。
4.建立科学方法检验创新
如果对创新的成效不进行衡量和总结,就无法保证创新的持续性和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一个科学的衡量方法,首先要明确创新要达成的目标。零售创新的目标是多重的,扩大销售、加速周转、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树立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目标会各有侧重。小目标要服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服从长远目标。有的创新活动可能促成了短期目标(如销售规模)的达成,但对长远目标(如品牌和顾客忠诚度)造成损害。同时,要对创新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好的创新计划会因为执行中的问题而失败。
5.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持恒久创新力
对创新的不断追求是企业家的核心特征,也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但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去实施,离不开有效的执行能力,因此,在企业创新活动中,企业家的首要任务不是自己创新,而是建立一支学习型团队,营造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内部创新机制,凡是勇于创新并取得成功的企业,都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企业。总之,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企业的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才是企业保持持久创新力的根本。
创新引领突破,就是通过创新去开发创造财富的新资源,创新提升价值,就是通过从现有资源上挖掘潜力,创造出新财富。
创新,让企业充满活力,创新,让零售业持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