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改超”火爆抢走农贸市场生意
菜场摊主大叹苦经:价格比不过,整体服务更没法比
“影响太明显了!以前一天能赚七八十块,现在能有五六十块就不错了。”昨日,金鸡亭农贸市场的一位蔬菜摊摊主这样向记者诉苦说。这位摊主说的“影响”就是旁边刚开两个月的永辉生鲜超市。
不仅是这位摊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面对着“农改超”的冲击,附近的农贸市场的经营状况可谓“江河日下”,顾客人群迅速缩水。
价格便宜抢走消费者
“你看这空心菜,虽说原来卖1元5角一斤,现在就1元2角到1元随便卖了,可还是跟永辉生鲜超市的价格没法比。”上述那位摊主说。而记者随后在永辉看到,当天那里的空心菜一斤才卖四毛多。
一位正在忙着买菜的老人家告诉记者,自己家就住在附近,自从永辉生鲜超市开张以来,自己每天一大早就进永辉逛。“最主要是超市东西的价格便宜。”这位老人家说。
在岳阳小区内的一家农贸市场,银祥放心猪肉柜台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旁边的永辉生鲜超市开张一年多来,该店的顾客由以前每天400多个下降到现在只有七八十个。“要不是银祥坚持品牌的分布率,这个柜台早就撤了。”
综合优势是根本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农改超”走俏的根本原因,除了价格有优势外,还在于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快节奏、高质量生活方式的需要。比如说超市的鲜菜一般是“净菜”,经过了初步加工,新鲜度也高。而在农贸市场里买菜,虽然就近方便,买回来后却要花很多时间加工。尤其是超市舒适的购物环境,更成为把市民从充满鱼腥肉味的农贸市场里“拉”走的重要原因。
金鸡亭农贸市场的一家水产摊主也坦言:“其实除了促销产品外,永辉和我们的价格也差不多。但是顾客被促销产品吸引过去以后就顺便连其他的也一起买了,省得在菜市场里兜圈子货比三家。”
岳阳小区农贸市场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一年多来这个市场里的摊位已经倒了很多。
短期尚难取代农贸市场
“农改超”对传统菜市场的冲击只是开始,根据厦门官方安排,思明辖区内的58家农贸市场今年内将全部完成“农改超”改造;全市农贸市场5年内也将实现转型。
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农贸市场在与“农改超”的竞争中已经处于明显劣势,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农贸市场还远没有到要退出“舞台”的地步。
比如,“农改超”的营业时间普遍没有农贸市场早,农贸市场大部分从早上5点后就陆续营业,而超市一般要到7点左右。让一些习惯于早上买菜的中老年人感到不便。此外,“农改超”由于场地有限,果蔬品种一般也没有农贸市场多。
一位在金鸡亭农贸市场买菜的妇女给了记者另一个理由,她说如果买得不多还是会选择到农贸市场来,“毕竟这里不用像超市那样付款时还要排队,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