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媒体聚焦 > 详情
闽清种洋果蔬引发农产品“出国热”
发布时间:2008-01-18 | 信息来源:福建之窗

  今年以来,随着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洋瓜果蔬菜”在闽清县引种培育,在丰富老百姓菜篮子的同时,增强了闽清农产品的“出国”信心。闽清百姓发现,时尚的洋果蔬在其诞生地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土货,如果把闽清土货销往国外,身价必能倍增。
  据了解,早在2005年4月,闽清白中镇田中村、朱中村便开始引种加拿大“好山水”甜玉米和时尚蔬菜,占用耕地500亩。由加拿大“好山水”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投资75万美元,产品规划销往欧洲、新加坡、香港等地,年产值达1500万元。此后,闽清县坂东镇也引进“四季豆”洋蔬菜,产品园而直、长25-30厘米,种植50天便可上市,每亩平均种植2500株,亩产达4000公斤。产品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从此,洋蔬菜逐渐在闽清县“落地生根”。据了解,目前闽清县年种植蔬菜191539亩,年产蔬菜301093吨,其中60%以上是洋品种。

  洋蔬菜在闽清县“落地生根”后,洋瓜果也渐渐被广泛引种到闽清县。闽清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果树、林木种植以及家畜饲养、销售。目前,该公司在闽清县上莲乡山头自然村种植瓜果蔬菜千余亩,其中就包括引种美国脐橙118亩,引种意大利血橙249亩,引种台湾百香果105亩,引种台湾青花梨230亩,引种法国黑李105亩。据悉,目前闽清县年种植瓜果121633亩,年产瓜果60909吨,其中30%左右是洋品种。

  近年来,“闽清土货”漂洋过海销售到东南亚和欧美,受到当地百姓尤其是华埠侨胞们的追捧,掀起了一股闽清土货“出国热”。福州绿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在闽清县塔庄镇茶口村建成1600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一条日产6吨的粉干生产线,以闽清民间极其普通的籼稻粗粮(俗称“六月早”,不管是煮成饭或熬成粥,都是口感差难以下咽,民间誉之为“饲料粮”,但这种“饲料粮”,却是制作闽清茶口粉干的绝佳原料)为原料,加工生产著名的闽清茶口传统优质粉干,年产量可达1500吨,除部分按照协议销往福州永辉、蓝天等超市及福州山姆会员店,大都与福建超大畜牧业有限公司、福建百祥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泛华贸易有限公司、福州经工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出口协议,销往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

闽华工贸有限公司,以食用菌生产加工为主,投资100多万元在闽清县东桥镇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包括永久式钢架菇棚、泡膜板隔热保温式菇棚、接菌房、走菌室、试验室、料场待设施,并配有生产、加工、烘干、包装、冷藏等设备,具备周年生产能力,该基地以福建省轻工研究所食用菌站为技术依托,引进包括13个珍稀菌在内的16个品种,带动东桥镇15个行政村1250个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共计栽培种植食用菌850万袋,其中珍稀菌360万袋,产品除了供应国内市场需求,其余全部销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

  据悉,目前闽清县年产茶叶土货941吨,年产食用菌土货10935吨,年产橄榄土货4000吨,年产糟菜土货10000吨,三分之二在国内销售,三分之一销往东南亚和欧美华埠,尤其是近年来闽清县农科所与福州农业局经济作物站、闽清酒厂(闽清县老山精食品有限公司)与福建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生产复合铝箔真空袋小包装糟菜,克服了传统糟菜开坛后易腐烂变质,保质期仅3~5天,外观不佳,不便携带缺点,同时又保留糟菜采用芥菜,经晒软、上糟盐、腌制、起坛等工艺精制而成的传统观念,致使产品酸甜可口、味道鲜美,倍受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华人、华侨喜爱,出口额逐年大幅攀升,目前糟菜是闽清县的主要地域名片,与茶口粉干、闽清橄榄,并列为“闽清三宝”。

  (记者 陈玲云 通讯员 黄笃文)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