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粉全线涨价 惠氏奶粉金装系列将在4月全线上涨7%左右
发布时间:2008-04-06 | 信息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进口奶粉全线涨价 不少货柜唱“空城计”
(来源:北京晚报)
盛传了许久的“4月起奶粉涨价”的消息在今天(4月1日)成为现实。家乐福、物美、易初莲花等多数超市今天全面上调进口品牌奶粉售价,涉及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品牌,调价幅度从5%至30%不等。涨价后多款900克装奶粉均已逼近每罐200元。因事前散播涨价消息引发哄抢囤积,中消协律师团团长致函发改委要求介入调查。
今早进口奶粉全线涨价
不少货柜唱“空城计”
从今天开始,京城多家超市全面上调了雀巢、惠氏、美赞臣等知名进口奶粉的终端价格。不少“奶爸奶妈”尽管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看着价签还是有些肝儿颤。“我家宝宝一个月要吃4罐左右奶粉。原先‘惠氏’金装爱儿乐每罐130多元,现在涨到了159元,每罐涨20元,一个月就要多花近100块钱。”年轻爸爸贾先生说。
记者上午在一家超市采购部门看到雀巢、惠氏、美赞臣分别发来的调价通知,其中,惠氏8种金装系列产品全部调价,涨幅最多的是900克装的金装爱儿乐;美赞臣的调价产品涉及11种,也是以安婴儿A 奶粉900克装的涨幅最高;雀巢的调价产品范围最大,涉及20多种,像900克装的雀巢全脂奶粉,每箱从594.36元升至683.28元。
雅培的涨价通知虽然还没来,但也已传出要涨价的消息。“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是记者见到调价通知上提及最多的字句。雀巢表示“不同奶制品的原材料成本上扬了12%至超过100%不等”,雀巢本次部分奶制品价格提高了5%至30%。
不过,尽管已经提价,一些超市的货架上依然见不到奶粉产品的身影,断货情况还在继续。
追溯
成本上涨导致涨价
囤积货源引起断货
今年1月初,进口奶粉价格已经上调,其中,雀巢全脂奶粉、力多精涨幅为15%至40%;美赞臣婴幼儿配方奶粉平均涨幅超过5%;此外,惠氏金装婴幼儿奶粉、多美滋普装、金装系列奶粉也均提价。“产品涨价是迫于无奈”,美赞臣方面表示,在过去一年,乳品原料价格增长了50%,但乳制品需求又强劲增长,这之间的矛盾造成企业成本大幅增加。
针对目前北京、广州地区出现的奶粉紧缺,在业内常有独到见解的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对媒体表示:奶荒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通环节商家炒起来的消费恐慌。
他认为,不少品牌有4月提价的预案,于是就出现两种囤货的可能性:一是厂家怕流通环节囤货,减少货源供应;二是销售终端为赚取更多利润,囤积货品等到涨价后再大批放货。
在超市的涨价声中,一些年轻父母转而开始网购奶粉。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对于一些所谓的境外、港版“水货”奶粉应特别小心,购物时要索取相应的购物凭证,一旦出现问题后可凭票投诉。
消协
提前散布涨价信息
涉嫌违反《价格法》
“提前散布涨价信息最直接的效果是帮着厂家、商家赚了钱”,曾致函国家发改委呼吁严查方便面价格联盟的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今天上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奶粉企业散布涨价信息的做法已涉嫌违反了《价格法》规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之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这种违法行为可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邱律师指出,奶粉企业或商家提前散布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了消费预期,从而发生抢购现象,而在价格上涨过快时,价格预期远比物价增长本身上涨更可怕。因此,邱律师已致函国家发改委介入调查。今天,发改委已回复表示将对此事进行调查。
相关新闻
光明三鹿可能下周调价
本报讯(记者杨滨) 此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合法”涨价的光明、三鹿纯牛奶,今天在各家超市依然维持原价水平。超市人员告诉记者,尽管这两家企业向发改委申报时说是从4月起调价,但反映到零售终端要有一段时间。预计这两个品牌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在本月10日至15日左右出现变化。(作者:杨滨)
惠氏奶粉金装系列将在4月全线上涨7%左右
受进口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多美滋、雀巢、惠氏等多个品牌的配方奶粉将在4月调价,调整幅度在10%以内,这是从重庆主城各大超市传来的消息。但本地产鲜奶制品由于对进口原料的需求量很小,故仍将维持原价。
“去年底,进口的脱脂奶粉与2006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00%,乳清粉也上涨70%。由于这两种产品是配方奶粉最主要的原料,因此从下月开始,惠氏旗下主要的‘金装’系列产品,将全线上涨7%左右。”这是惠氏公司负责人近日向全国各大型连锁超市发出的调价消息。
表示将在下月进行调价的还远不止惠氏一家———受原材料价格上扬的影响,在此之前,黑龙江省完达山系列配方奶粉已经调整了价格;多美滋、雀巢日前也纷纷表示将在下月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幅度均在10%以内。
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同的是,在即将调价的消息传出后,我市并未出现配方奶粉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与我市的配方奶粉销量并不太大、且超市还有相当的库存有关,即使在销量大增的情况下,超市库存的配方奶粉也足以支持到4月末。
配方奶粉即将全面调价,本地产鲜奶制品是否会随之跟进呢?对此,重庆天友乳业公司负责人透露:“暂时还没有调价的计划。”
据他介绍,重庆的奶制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基本上都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进口的脱脂奶粉和乳清粉的需求量很小。也正因为如此,在周边地区的鲜奶价格未上扬的前提下,天友乳业公司不会跟进调整奶制品价格。
来自家乐福、永辉、中百、新世纪等多家大型超市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截至目前,他们并未收到任何关于本地奶制品生产企业的调价消息。
“洋奶粉”提价5%至30% 中消协已致函发改委
来源:南方网
在3月中旬放风涨价半个月后,广州市面的美赞臣、雀巢、惠氏等奶粉纷纷于昨日提价。
奶粉涨价,生产商抱怨是原材料涨价和经销商与消费者囤货。广州年轻妈妈彭小姐表示,她儿子每月要吃四五罐奶粉,此次提价后,她每月要多支出100多元。
有专家认为无论如何“目前市场上奶粉大涨20%-30%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国际性‘奶荒’并不存在。”中消协律师团已致函国家发改委介入调查。
“观望了大半个月,最终还是如期地涨了,孩子的‘口粮’越来越让人吃不消了!”昨日下午,几位年轻妈妈在超市奶粉货架前感叹。记者昨日巡市获悉,在3月中旬放风涨价半个月后,广州市面的美赞臣、雀巢、惠氏等奶粉继去年涨价后纷纷于昨日提价,涨幅在5%—30%之间。广州律师张学华昨晚表示,如此集中的涨价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中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规定。
一罐美赞臣涨30元
记者昨天先后走访了万佳、百佳、利客隆等超市,发现进口奶粉价格多已作出调整,主要涉及美赞臣、雀巢、惠氏、安满等品牌。据多家超市透露,此次涉及的惠氏奶粉平均涨价7%左右,美赞臣提价8%左右,雀巢提价幅度在5%—30%之间,其中美赞臣、雀巢等个别品种奶粉近日已悄然提价。
广州利客隆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美赞臣婴幼儿奶粉涨价幅度最大,其中安婴儿A 1婴儿奶粉900克罐装价格,已从150多元涨至180元。此外,雀巢900克装中老年奶粉、高钙高铁奶粉也从60多元涨至72元,安满900克装智孕宝奶粉从140元涨至156元,惠氏金装爱儿乐奶粉从130多元涨至159元。至于此次提价的原因,几乎所有进口奶粉公司均归结于成本压力,原材料紧缺且价格不断上升。
东莞雀巢缺货
记者昨日走访东莞市场获悉,雀巢部分奶粉缺货,且酝酿涨价。昨天,东莞雍华庭附近的百佳超市,记者看到雀巢的力多精婴儿配方等3种奶粉价格牌上显示“缺货”,架上空空。销售人员说,雀巢正在酝酿涨价,对于那些已经卖完的奶粉,估计涨价前不会发货。而在天和百货超市,不少妈妈正在几罐几罐地抢购美赞臣和惠氏奶粉。
据雀巢等公司确认,雀巢、惠氏、美赞臣等部分奶粉将再次提价,涨幅在5%-30%不等。天和百货相关负责人称,已经接到了美赞臣的提价通知,涨幅10%.
律师指其有违《价格法》
另据了解,早在3月中旬,广州市民便从超市、进口奶粉公司等渠道,获知“洋奶粉”将大幅涨价的消息,引起很多年轻父母抢购进口奶粉。对此,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昨日对媒体称,奶粉企业及商家提前散布信息,给消费者造成消费预期,从而发生抢购现象,这在价格上涨过快之时,价格预期远比物价增长本身更可怕,他已致函国家发改委介入调查。
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张学华律师认为,进口奶粉企业此次同期提价,此举已涉嫌违反《价格法》中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规定,因散布涨价信息而引起价格过快上涨。
部分奶粉涨幅(广州市场)
惠氏 涨7%
美赞臣 涨8%
雀巢 涨5%—30%
进口奶粉调价5%至30% 本地奶粉将扩大生产
新华网天津频道4月6日电 近日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了进口奶粉从4月起调价5%至30%的消息,引起了天津市消费者的关注。记者从天津市奶业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天津市将扩大国产奶粉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同时价格将保持稳定。
据悉,媒体近日报道称,许多城市的进口品牌奶粉的价格近日上涨,涉及惠氏、雀巢、美赞臣等知名品牌,调价幅度从5%至30%不等,涨价后多款900克装奶粉均已逼近每罐200元。天津市一些大型超市的进口奶粉近来也将价格进行了调整。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天他特意为宝宝购买了大量的进口奶粉,将其当作“存货”,让宝宝慢慢喝。一些市民也对进口品牌奶粉集体涨价表示非常关注。天津市一些乳品专业人士表示,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奶粉质量不逊于进口奶粉,而且奶粉有保质期,市民不宜大量购买储藏。
记者从市奶业管理部门获悉,2007年天津市牛奶总产量达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9%。乳制品种类繁多,逐渐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主要包括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消毒奶、酸奶、奶饮料、奶粉和其他乳制品。由于天津市具有原料奶生产加工优势,去年有30吨加工奶供应外地。天津市今年将建立生鲜牛奶收购价格机制,兼顾奶农、乳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保持原料奶合理的定价。天津市还将新建奶粉厂,新厂建成后将提高国产奶粉的附加值、质量和产能,原料奶和奶粉价格将保持稳定。
“洋奶粉”接连提价 谁是背后推手
新华网上海4月6日电(记者俞丽虹、仇逸)近期,惠氏、美赞臣等部分“洋奶粉”纷纷上调零售价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进口品牌奶粉不断提价,目前市场上多款900克桶装婴儿配方奶粉的价格已逼近甚至超过200元。
专家分析,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导致奶牛养殖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包括奶粉在内的乳制品价格大幅攀升。另一方面,乳制品需求旺盛,部分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追捧,也成为其价格不断走高的有力支撑。
“洋奶粉”接连提价
4月份,多个进口品牌奶粉宣布提高零售价格。其中,惠氏所有“金装”系列的配方奶粉均纳入调价范围,平均涨幅在7%左右。多美滋奶粉调价的平均涨幅约为5%。
“我们已经接到部分进口奶粉供应商的调价通知。”联华超市相关负责人孙明表示,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进一步审核中。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起,进口品牌奶粉的调价步伐不断加快。去年8月份,雅培公司对3个品种的奶粉产品进行调价,价格涨幅约为5%,12月份,雅培“金装”系列婴儿配方奶粉、孕妇奶粉的零售价格平均上调6%左右;2008年初,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旗下的安满奶粉上调零售价格;美赞臣、雀巢等进口品牌奶粉也在4月前后调价。
记者走访上海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发现,以900克桶装婴儿配方奶粉为例,目前,多美滋、美赞臣、明治等主要进口品牌的售价都在200元左右。与去年同期160元左右的价格相比,涨幅比较明显。
从零售终端的反应来看,尽管进口奶粉调价的品种、时间等不尽相同,但“价格走高”已经成为共同的趋势。
饲料涨价推高全球奶价
“从全球范围看,2007年以来,牛奶及乳制品价格出现明显上升。”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新表示,饲料价格上涨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分析,在奶牛饲养成本中,玉米等饲料成本占到七成左右。由于美国等一些国家鼓励开发替代能源,加大对燃料乙醇的补贴,直接推动乙醇的主要生产原料——玉米价格大幅上扬,并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滑,限制了奶农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再加上干旱天气等不利因素,澳大利亚等牛奶大国产量减少。此外,欧盟调整农业政策,取消了对奶制品的出口补助。欧洲是全球主要的牛奶产区之一,政府减少补贴使牛奶产量下降,并导致国际市场供给下降。
由于奶源供应减少,奶价一路攀升,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年,美国一级牛奶的平均价格约为18美元/英担(注:1英担约等于50.8公斤),而2006年的平均价格还不到12美元/英担。欧洲及美国、印度的主要奶制品公司纷纷上调牛奶收购价格。
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累计进口乳品29.9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4.2%;但进口金额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奶粉、乳清粉的进口均价同比涨幅分别高达53.7%和80.6%。
旺盛需求支撑价格走高
专家分析,涨价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许多企业不敢贸然提价。目前,国内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市场基本上被进口品牌掌控,且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已进入生育旺盛期。由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人进入生育高峰,预计今后10年,我国生育水平将逐年回升,形成生育小高峰。
近年来,我国高档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元左右。尽管一些国内乳品企业开始把重心转向高端产品,但消费者对进口品牌奶粉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国产品牌。在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洋奶粉”占据九成以上份额,产品的利润空间、定价主动权也相对较大。
今年3月,美国惠氏公司投资20亿元,在苏州兴建全球最大的奶粉工厂,建成后将主要生产高档婴儿配方奶粉。惠氏中国营养品部副总裁张国华表示,2007年惠氏营养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40%,“上海工厂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消费者的追捧,让“洋奶粉”似乎不太担心因为涨价而流失客户。原本,进口品牌奶粉不断提价,可以成为国内乳品企业拓展市场的一个好机会。但奶业专家施大生表示,国内企业往往跟着人家在各种添加物的功能上做文章,缺乏制造“低热强度奶粉”的工艺技术,忽视了“奶粉本身的品质”。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乳品加工委员会主任顾佳升说,目前,国际标准根据液态奶“热处理强度”的不同,将奶粉严格区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品质等级,而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对此还没有规定,“国内企业出于技术上的无奈,国外企业则利用国家标准的空缺,实现其商业利润的最大化。”
奶粉涨价调查:律师称商家涉嫌违反价格法
来源:CCTV《东方时空》
2008年4月3日,央视《东方时空》播出:奶粉涨价调查,以下为节目内容。
这两天,但凡有小孩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父母们,可能最关注的一条新闻就是,进口奶粉全面涨价!涨价幅度从5%至30%不等。在近期一些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某些商品价格上调本身不是新闻,但此次奶粉涨价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奶粉涨价前一个月,关于奶粉要涨价的传闻就不绝于耳,到了4月1号这天果然传闻成真。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奶粉企业或商家提前散布涨价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了物价即将上涨的预期,引起消费者纷纷抢购,导致有些奶粉出现断货的现象,这种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供求秩序。他致函发改委:散布涨价消息涉嫌违反《价格法》,要求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由于此事涉及惠氏、雀巢、美赞臣等度诸多国外品牌,所以着实引人瞩目。
邱宝昌:发改委应该查
邱宝昌:他们现在为什么都是在4月份集体涨价?是小概率的偶合,偶然性。还是有协同的行为?这点我认为发改委应该要高度关注。
我对消费者,对《价格法》非常敏感。我感觉中央非常重视,现在的物价上涨的快,如果该管的没管住,它引起连锁反应是很可怕的。
记者:你说的该管的哪一方面?
邱宝昌:应该管的是在没涨价之前,你就去散播了涨价信息,让人们对价格有一个预期,为什么?3月份不买,4月份涨价,那如果老百姓知道了,肯定就去抢啊,如果是捏造信息的,它也扰乱了社会,肯定是虚假信息。真实信息的话,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市场哄抢的这种情况已经达到了。所以这个信息是谁散布的,我认为发改委应该查。
正如邱宝昌律师所提出的,这次进口奶粉同时涨价事件中有两点异常引起人们极大注意,一是涨价前早有的流言从何而来?二是涨价步调为何如此一致?
昨天在北京某超市我们注意到,进口奶粉的货架很多是空着,“抱歉,此商品缺货”的小便签赫然醒目。
记者:第二段的(奶粉)不缺货吧?
超市店员:第二段没货。
记者:什么时候没货的?
店员:早就没货了
记者:什么时候才能有货呢
店员:公司没货,我不太清楚了
此番涨价,伴随着缺货的醒目标识,无疑更显得声势浩大。而据超市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记者: 什么时候开始缺货的?开始来抢购了?
店员: 就最近一两周就出现了,因为现在前段时间三月份,奶粉说要涨钱。好多顾客都是大量购买,都好几箱好几箱的,都买了好多,所以现在造成了成批断货。
最近在北京的各大超市的奶粉专柜,都能见到这样的情形,空货架。为什么会断货?因为3月份很多人开始抢购。
按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涨价、调价都是平常事,但是这次的背景就不一样了。为了维护近期市场的稳定,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 《办法》规定,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提价申报。有关企业须在提价前10个工作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价格的申请。提价申报和(或)调价备案的品种范围主要是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价格干预措施在很多方面对消费者的利益有一定保护。可这项依据我国《价格法》《办法》能对此次进口奶粉涨价产生作用吗?邱宝昌提醒我们说,前面所说的“牛奶”是专指液态奶,奶粉并不在之列。那么进口奶粉的涨价究竟是谁说了算呢?
邱宝昌:《价格法》规定,价格有三种形式,国家定价,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的定价,就是市场主题经营者的自主定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以后我们价格方式发生了改变,绝大部分商品都是经营者自主定价,像奶粉就是经营者自主定价,但是根据自主定价的权利,那是坚决反对和制止你们串谋、协议、决议来联合涨价,控制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种是扰乱价格市场的,就是散布,捏造、散布涨价的信息,哄抬物价起到了扰乱人们对价格预期去抢购。我认为这些奶粉的这种定价方式,首先是先散布,在没涨价之前,就散布这个信息,在市场造成了一种对价格过高的预期,形成了去抢购,实际上是扰乱市场的。想一想,2月份,3月份市场就有这种信息,在短期内大量购进你的货物,实际上真正的受益人是谁啊?是产品的制造者,商品的销售者,到了社会以后价格涨了,他又能去谋取高额的利润。
山雨欲来风满楼,邱宝昌这样描述涨价前的流言四起。的确,在六天前,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对进口奶粉涨价已有报道。
奶粉“涨”声四起
记者:我现在在人民中路,最近进口奶粉大幅度涨价,很多妈妈大呼负担不起。
这次升价主要是众多妈妈追捧的,多个国际品牌婴幼儿奶粉,不同的品牌型号有不同的升幅。
市民:一罐900克的奶粉来讲,以前的价格是一百三十到四十元,现在的升幅是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差不多两百元了。
街坊:听说最近缺货,人人都跑到香港买,所以造成香港奶粉也短缺。
新闻里描述的情况发生在上周四,那么,涨价的消息在此前已经传开了,它究竟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该篇报道的记者区小鸣告诉我们:
区小鸣:我们是从报纸还有一些网上论坛上知道的,然后马上打电话向几位消费者求证,知道的确是有这样的情况。当天我们是去了两家超市,在第一家超市的婴幼儿奶粉前面呢,我们就看到在价钱标签的旁边,有一张粉红色的纸条,那个纸条上面写的就是每一次限购五罐的奶粉,那我们就非常奇怪,为什么?因为在我们拍摄的当天,这超市的奶粉就开始涨价了,超市为了防止那些市民前一天收到消息,前去抢购,所以就采取了这样的一个措施。
因为现在市面上缺货的主要是零到一岁的婴幼儿奶粉,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也正是奶粉量消耗最大的,所以他们的妈妈一般都是一次性买好几箱奶粉放在家里,据我们拍摄当天看,她们对现在的奶粉涨价的及时反应还不是很大,因为她们手上面还有存货。
而在更早几天,南京的媒体记者也见到了与广州类似的情况,涨价的消息给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似乎更大。
南京《现代快报》的记者郑春平介绍,3月25日,她发现有关奶粉涨价的消息开始在南京的消费者中迅速传播。
郑春平:我们报社有个96006一个读者热线,有很多身边的消费者,她们也在反映,市场上的奶粉就说最近要涨价,他们更多的是向我们咨询是不是确实。
我们到市场上做了一个走访,发现各大超市的销售人员,也都向我们证实了这个说法,一些超市的销售人员,会跟购买奶粉的消费者说,你最好多买两罐吧,因为不久之后就要涨价了,很多消费者,听信了这个说法,他们就会买很多。
3月25日左右,市场上出现了奶粉在做一些促销活动的情况。为什么一边说涨价,一边又在做促销呢?我们就进行了一些深入的关注,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实际上这个促销是为这涨价在做一些铺垫,因为要涨价,进口奶粉企业它肯定要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要多做一些争取。他就通过一些促销的行为,比如说赠送小家电了,比如说买一罐赠一罐这种活动的方式,来拉拢更多的消费者,我们进一步的追踪又发现,很多超市也都收到了一些进口奶粉企业的调价的通知,也就是说这个涨价的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
媒体称涨价源于全球“奶荒”
涨价源于全球“奶荒”?
在奶粉涨价的传闻在全国各地蔓延开后,媒体报道也纷纷指向了一个问题,奶粉为什么会涨价?
对于奶粉涨价的原因,进口奶粉企业惠氏公司广州办事处媒体负责人余小姐称,去年以来,进口脱脂奶粉原料提价100%,而乳清粉提价70%,这两大原料对公司产品成本构成巨大压力。有数据表明,全球奶粉及原料供应的70%-80%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而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两国已持续3年遭受大旱,牧草生长不良导致牛奶出口量锐减,加之全球需求上升,导致国际奶价不断飙升,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奶荒”。那么,对于进口奶粉涨价的原因真如企业所说,是源于原料成本上涨吗?“奶荒”确有其事吗?
广东省奶业协会的副会长王丁棉:目前我国进口奶粉有成品的,有原料的,这两部分都主要从新西兰占大部分。第二个是从澳洲,第三个是美国,新西兰那方面我们基本上占70%左右。
全球原油和谷物的价格上涨,引起全球性的牛奶的生产成本的上涨,这个是普遍的。去年新西兰的气候和今年的气候比较正常。不存在媒体介绍的出现干旱这种现象。澳大利亚确实是连着三年的干旱天气,生产总量大概下降了6%到10%,但是下降不等于影响到整个出口。
王丁棉表示,国际性‘奶荒’并不存在。目前国内全脂奶粉价格是3万~3.3 万元/吨,而进口奶粉也在4.5万~4.8万吨之间。这个价格与2007年底相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近期的奶粉涨价,他觉得这还有待于相关部门的调查。
那么,如果正如王丁棉所说,进口奶粉涨价并不是因为气候干旱和所谓的奶荒,那么此次进口奶粉的涨价对整个市场,影响面会有多大呢?这些进口奶粉在咱们国家奶制品的销售市场上,所占份额大概20%到25%左右,消费者是婴幼儿父母,对于消费者们的心理,王丁棉有这样的担心。
王丁棉:断货问题是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实传言的影响,产生了消费恐慌心理,抢出来的断货。我相信 是临时性,阶段性的,消费者要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状态,保持理性的消费。
在采访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消费者,他们的家里都有三周岁以内的婴幼儿童,从听到传言到采取措施,这些刚为人父母的消费者是怎样的心理呢?记者的朋友李先生,在4月1日前从朋友处得到传言,立刻购买了600多元的奶粉囤积起来,而且仍后悔当时的手笔还太小。
李先生采访:我媳妇相信这消息,我觉得也不奇怪,宁可信其有,因为你看前一阵猪肉什么的都涨价,它这个原材料涨价肯定会引起连锁反应。
比涨价本身更可怕的
对于消费者的心理,一直关注奶粉涨价风波的邱宝昌律师很是忧虑。他觉得,价格预期比涨价本身更可怕。
邱宝昌:正常的价格市场是要供求关系要平衡,由于你提前散布涨价信息,就引起了哄抢。因为现在的资源不是短缺了,而是成本的推动的涨价,或者是其他原因的涨价。但是对经营者怎么都是有利的,因为你在这个短时间内买了这么多,他资金回笼他的利润增大。然后大家都知道,本来涨价他就不合理,到时候涨价是名正言顺了,我现在呢,我赚了便宜了,心里上能接受了,这就是价格预期,为什么温总理讲了,在物价上涨过快的时候,价格预期比涨价本身更可怕,就是这个道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进口奶粉价格上涨,尚需相关部门调查,但此次进口奶粉在涨价前的传言并引起部分消费者囤货的行为,邱宝昌说联想起去年方便面企业启动的“涨价联盟”。
2007年7月26日,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企业同时调高各自的方便面价格,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参与提价的十多家企业的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如此步调一致的全行业大幅提价,尤其是“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3次参与召集内部价格协调会,它的高调亮相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
对此,国家发改委认定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和企业相互串通操纵价格,组建方便面价格联盟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及其国家发改委《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中针对通过相互串通操纵市场物价的禁止性规定。并责令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立即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做出正面说明,消除不良影响。
邱宝昌:我认为他这种严重性,比方便面还严重,因为方便面涨价的时候,那CPI也在增长,但是没有现在增长的过快,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副食品涨价过快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这种品牌的涨价,对我们涨价风潮它起到一个推波助澜,如果是以前涨价信息,公布了涨价信息,我认为这样,这种对于价格市场是持续的危害性,较之方便面协会那个要严重得多。
对于价格联盟,邱宝昌律师认为危害更大。
邱宝昌:为什么不允许你集体,例如这个市场里面有几个主要的经营者,我一个可能控制不了市场,我们几个一联合,价高价低就在我们手里,我们这样协同一致了,价格都涨,你不买,不买你不能消费,要降我们可以集中降,这就是讲操作市场,一旦形成价格同盟,就操作了市场,你看看可能低,他可以抬高,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都是禁止的。在国外叫卡特尔,在我们中国叫价格垄断或价格同盟,通过协议决议这是《价格法》禁止的。
邱宝昌说自己的怀疑并不是多虑,如此整齐的价格变动已经涉嫌垄断。这让我想起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
美国1890年产生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反垄断法的开山鼻祖。 该项法律的诞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随着全国铁路网的建立和扩大,原来地方性和区域性的市场迅速融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大市场的建立虽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却也推动了垄断组织即托拉斯的产生。过度的经济集中不仅使社会中下层人士饱受垄断组织滥用市场势力之苦。19世纪80年代美国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就是在这种反垄断思潮中诞生的。 该法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垄断协议和独占行为,此后制定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则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内容。 根据该法,在美国一旦企业被认定违犯反垄断法,罚款金额将三倍于损害金额。
主持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下午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将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在此项法律第二章第十三条,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垄断协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关于在此次进口奶粉同时涨价事件中,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能有何作为,国家相关部门应有怎样的应对,下面让我们连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张汉林.
张教授,您怎么看待郭宝昌律师他的怀疑呢?
张汉林:我认为他的怀疑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所谓的价格联盟或者是串盟价格,主要表现就是几乎涨价时间选择的时机几乎完全相同,同时呢,几个上涨的幅度已经是一致,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大的嫌疑的。
主持人:那么什么样的程序和证据才能认定最后是价格联盟呢?
张汉林:根据我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法》的规定,实际上政府部门是可以有权对经济者的价格行为进行检查,所以完全可以通过监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