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涉足社区连锁超市以来,李政纲从未像现在一样,感觉到竞争如此激烈——日前,名不见经传的重庆华冠百货超市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冠连锁)横空出世,快速在重庆主城区连开了几家店,并称5年内,将在渝拓展1000家以上的连锁店。
在过去的15年里,重庆社区连锁超市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用波澜不惊、提速缓慢来形容。李政纲的“十分利”超市,应该算是其中经营得比较成功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新竞争对手,李政纲并不担忧自己会受到大的冲击,在他看来,“华冠连锁看似可怕,但其能否在社区站稳脚跟,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五年内开1000家店
日前,渝北区冉家坝一家新开的社区连锁超市,引起了该小区居民王秀芳的好奇。
这家名为“华冠连锁”的社区超市之所以让她好奇,是因为它与其他社区连锁超市有点不同——店面装修简单而精致,店铺干净、明亮、整洁,营业员的着装也是统一的。
“就我所知,目前在重庆,还没有其他社区超市在店面装修、营业员着装上如此讲究,就连一些大型超市也比不上。”面对记者,王秀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家让人耳目一新的超市,定位于社区连锁便利店,最早出现是在今年4月底。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另外4家华冠连锁,分别位于渝中区医学院路、九龙坡区、大渡口和江北区花卉园,经营面积多在10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之间。而在此之前,我市还没有这样的店。
华冠连锁超市的出现,实际上是将在国内外发展的社区便利店率先引入了重庆。
徐顺芳,华冠连锁超市的缔造者。据业内人士透露,其是成都知名连锁便利店——红旗连锁超市的创办者之一。去年12月,徐顺芳就在重庆悄然组建了华冠连锁公司,计划复制红旗连锁超市模式。经过几个月的筹备,4月底,华冠连锁公司一举在重庆连开了5家店。
华冠连锁公司副总经理季红告诉记者,目前,除首批开业的5家店外,该公司正在对南岸等地的4家店进行装修,不久后就将开业。对于华冠连锁公司的未来计划,季红表示不便深谈,只称将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定。
事实上,作为一家在重庆本土注册的连锁超市,华冠连锁公司已有了雄心勃勃在渝发展的计划。前不久曾有消息称,华冠连锁公司计划投资约5亿元,在年内开设100家连锁超市;3年内,将在渝开设500家门店。该公司发布在一些网站上的招聘广告显示,5年内,其在重庆的连锁超市预计将达1000家以上。
如何与大超市抗衡?
华冠连锁超市高调入渝,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他们普遍不看好华冠连锁超市在重庆的发展前景。
在重庆,超市巨头比比皆是,不管是商业步行街还是在中高档社区,大型超市几乎无处不在。譬如在
渝北区花园新村周围,就聚集了永辉、新世纪、重百和中百仓储几家知名大型超市;在龙湖花园周边,也聚集着易初莲花、重百南苑店、水晶丽城店。这些大型超市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渠道规模压低商品价格。
“要在这样的竞争中立足,在商品价格上,社区连锁超市不能输于大型超市。”李政纲认为。因此,“十分利”连锁超市一般从生产商或一级代理商处进货。“这样既可保证商品质量,也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进货成本。”
华冠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季红表示,正在想办法从进货渠道、物流等方面控制进货价格和成本,以便能与大型超市的价格“抗衡”。
5月16日,信报记者在华冠连锁超市看到,目前该超市的商品价格,整体上不比大型超市高,某些商品在两种超市的价格则是各有高低。比如,某品牌100克装味精,在华冠连锁超市的售价,要比永辉超市贵0.2元;某品牌5升装色拉油,华冠连锁超市的售价,又比永辉超市便宜5元;饮料方面,两家超市的价格几乎一致。
“即便如此,大型超市仍将成为华冠连锁超市的最大威胁者。而华冠连锁超市的出现,不会对大型超市形成任何冲击。”新世纪超市销售部门一人士如是说。
小超市生存压力更大
在重庆新建楼盘形成的社区内,作为新业主的居民,多为白领一族的双职工,习惯于利用周末时间一次性购足生活用品。而大型超市货物品种齐全,自然成为其购物首选。加之一些大型超市专门开通了免费购物直通车,把很多农转非居民和时间充裕的退休人员也吸引了过来。
在大型超市的挤逼下,重庆社区连锁超市的整体发展状况普遍不好,增长速度缓慢。市民稍微有一点印象的社区连锁超市,只有“十分利”、“佳佳”、“渝海世纪”和“勿忘我”等不多几家。其中拥有店面数量最多的“十分利”,15年来,也只发展了110多家店。
“重庆主城社区多被大超市覆盖,小超市要么位置不好、要么因为新社区入住率低而人气不旺,需要很长的培育期。”李政纲称,“十分利”的扩张目标,始终定位于被大型超市遗忘的小型社区,避免与大超市正面交锋。
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大型超市扩军步伐日益加快——近期,新世纪超市将其旗下的天星桥店,从2500平方米扩大至5500平方米,并开始着手削减部分1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店”。其新开连锁店的定位,也从原先的2500平方米食品加强型超市,提升为5000平方米以上的生鲜加强型超市。
本土竞争者如何出招?
华冠连锁超市入渝,会否对重庆社区小型超市的生存带来巨大震动?李政纲对此不以为然。
自1994年起,李政纲就涉足社区连锁超市。在15年的时间里,他的“十分利”从南岸弹子石拓展到了主城区,以及南川、江津等远郊区县。目前,连锁店总数虽不算很多,但李政纲却自信:经过多年的发展,“十分利”已在重庆主城站稳了脚跟,不惧任何竞争对手。
话虽如此,李政纲近期却还是暗中打探了新开的几家华冠连锁超市。与此同时,他也在谋划自己的未来:今年年中至年底,“十分利”将在重庆开约220家加盟店。而在目前,“十分利”的110多家连锁店中,加盟店只有近40家。此计划一旦得以实施,不仅意味着“十分利”的连锁加盟店数量将增加近5倍,而且也将使其连锁店的总数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李政纲也打算在部分“十分利”连锁店,陆续推出代收代缴水电气费、电话费等增值便民服务——据其介绍,“十分利”部分连锁店的增值便民服务,现主要限于订飞机票、火车票,以及销售彩票。
不仅如此,“十分利”还在筹建用于网上购物的网站,目前该网站的筹建已进入了最后阶段,过不了几天就能推出网上购物。
李政纲一再对记者强调,这些计划是“十分利”自身发展的需要。“华冠连锁来势汹汹,但其能否真正在重庆社区站稳脚跟,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选址定位与众不同
一位本市社区连锁超市老板认为,华冠连锁超市要想在重庆站稳脚跟,恐怕需要很长时间。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还应该把另外两大竞争对手计算进去——社区内多入牛毛的个体小超市(杂货便利店),和邻近社区的其他连锁超市。
对于自身的处境,华冠连锁公司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季红眼里,社区的个体小超市和邻近社区的连锁超市,顾客都是在超市附近居住的人,这的确与华冠连锁超市的消费者产生交叉。不过相对于社区个体小超市,实行统一配送、规模化采购的华冠连锁超市,无论在商品价格还是在商品质量方面,都有相对优势。然而与邻近社区的大型连锁超市相比——“由于大型超市的辐射范围更广,对我们的确构成很大威胁。加上投资一个店要好几十万元,我们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季红坦言。
为此,华冠连锁公司在选择店铺时,尽量避开大型超市。选择附近没有大型超市的小区、医院和学校,作为华冠连锁公司开店的首选地。其选址标准是:已经居住了上千户人家的成熟社区,或者根据城市规划,未来常住人口将会达到一定规模、周边商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新社区。
社区便利名不副实
而在前述新世纪超市人士看来,由于大型超市辐射范围比连锁超市广,社区连锁超市无论如何也避不开与大型超市正面竞争。这将使华冠连锁超市面临极大的考验。
在渝北区冉家坝的华冠连锁超市,信报记者发现,该小区及临近的小区都没有大型超市,但在其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却聚集了永辉、沃尔玛和新世纪3家大型超市。这3家大型超市,俨然对华冠连锁超市形成了夹击之势。
鉴于经营上的潜在风险,刚刚起步的华冠连锁公司,还在摸索中前进,不敢贸然推出多种服务。目前,定位于连锁便利店的华冠连锁,其首批开设的5家店,都未实行24小时营业制。其经营的商品也主要是生活日用品、快速消费品和饮料等商品,并未经营早餐。只是在个别店里提供公交IC卡充值服务。
实际上,这样的店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便利店——据业内人士介绍,根据国际惯例,便利店的显著特征是必须经营早餐和24小时营业;同时提供代收代缴费用、送货上门等多种便民增值服务,销售报刊、杂志。换句话说,现在的华冠连锁超市,除了装修精致和营业员着装统一与真正的便利店一样外,在其他方面和普通社区连锁超市几乎没有区别。
季红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冠连锁超市会逐步在一些店实行24小时营业,并推出早餐、报刊杂志零售,以及代收代缴费用等多项便民服务,从而形成真正的社区便利店。
“这样,既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能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
(记者 黄光红 实习生 丁伟奇/文 张秀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