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猪肉价格比菜贱 专家预测下半年将出现上涨
发布时间:2010-04-07 | 信息来源:重庆商报
俗话说“粮猪安天下”,猪价牵动人心。
中国生猪价格30年来6次大起大落,今年年初,我市生猪价格再次从6.4元/斤一路下跌,5元多一斤的猪肉再度出现在市场上,市民惊呼肉比菜贱。一周内,记者调研重庆荣昌、开县等养猪大县,发现有养殖户甚至开始借高息贷款维持养猪场运转,在猪肉价格起伏不定的“过山车”中煎熬。
猪肉没有黄瓜韭黄贵
上周六晚,巴蜀学校教师宿舍内,买菜回来的教师周玲刚开门就对着正在看电视的丈夫喊:“老公,怪了,肉卖得比菜还便宜!”
一直在学校附近的永辉超市买菜的周玲发现,最近肉价掉得厉害,上个星期二刀带皮后腿肉6.38元/斤,前后腿瘦肉9.5元/斤,保肋肉4.5元/斤,这个星期分别又降了几角钱。超市里卖的苦瓜、韭黄等,也是五六元一斤。
大户被套牢 借贷上百万
前日下午1点,开县临水镇三合社区一饭店,几瓶山城啤酒,养猪大户袁定灿喝得微醉,他对记者说:“养猪变得像炒股一样,我算是被套牢了。”
2007年,老袁是三合社区的社区干部,那年夏天是猪肉价格最疯狂的时候,生猪可以卖到9元/斤。为了平抑肉价,当年7月30日,国务院提出8条意见扶持生猪生产,包括母猪补贴、母猪保险等,养猪致富的口号广为流传。老袁带领10个村民投入300万元开始养猪,政府兑现的补贴就高达70万元,开县一时冒出两百多家大型养猪场。
2008年,当老袁占地百亩的养猪场初成规模时,肉价开始往下掉。第一年,老袁卖猪亏损16万元,年底,他仍获得了养猪大王的称号,猪场里存栏有2156头,在开县养殖户中,规模第二。2009年下半年,猪价小幅上涨,老袁以为春天即将来临,但很快猪价又持续下跌,从最高时的每斤6.4元下跌到6元、5.8元、5.6元、5元。
昨日,老袁的养猪场大门紧闭,最近他不卖猪,因为卖一头成年猪要亏将近100块钱。他希望能够支撑到市场上只剩下几家大型猪场的时候。
为此,老袁已经通过民间借贷借了100万元,年利息达一分。
猪粮价格比突破警戒线
合川区钱塘镇学堂村8组,3月6日上午,村民陈德勇正在给猪喂食,一群行色匆匆的神秘客人走了进来。
据陈德勇回忆,一位当地领导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说,这些人都来自国家部委。记者后来了解到,此次赶赴重庆调研生猪市场的调研组成员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和养猪协会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此前曾赴荣昌等地进行调研。
“老乡,你现在养了多少头生猪呀?”“目前存栏500多头,最多时有1000多头。”陈德勇介绍说。
“如果价格继续跌,你能撑得住吗?”调研组有人关切地问。陈德勇说:“我是自繁自养,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如果猪价再继续下跌,情况就很难说了。”4月3日,陈德勇对记者说,土猪价格已经跌到了4.1元/斤,良种猪5元/斤,为了减少亏损,陈德勇无奈辞退了一些工人。
当时陪同调研的合川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承华说,调研组认为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困难,一方面猪价大跌,另一方面玉米、饲料价格上涨,已使得“猪粮价格比”低于最低警戒线。
大旱加剧肉价下跌
市农委畜牧处负责人分析称,今年猪肉价格一路下跌,系三大因素叠加所致:一是春节后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市民节前突击消费,每家每户都储存了不少猪肉;二是在2007年、2008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殖业,一批规模养猪大户应运而生,导致生猪市场供应量快速增加,根据调查,目前全市母猪存栏量超过正常量20万头;三是西南大旱导致一些养殖户提前出栏,大量猪肉集中上市,对我市乃至全国的猪肉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专家:产业化才能抗风险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生猪价格共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中原证券分析师刘冉撰写的行业报告指出,肉价波峰波谷的周期越来越短。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在去年6月就出手调控,但目前看来没有根本好转。他认为,政府应该慎重进行宏观调控,调控必须顺应市场机制。
市农委畜牧处调研员王华平认为,各级政府需要对此前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励效应开展绩效评价,研究完善更加适应市场规律的政策体系。
袁钢明认为,中国猪肉价格始终不稳的原因在于散户众多,盲目杀猪养猪,政府无法有效调控。他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产业化,事实证明大型养猪场由于规模效应,人工成本被降至最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大。
下半年的猪肉价格将向何处去?
袁钢明的预测是,猪肉价格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现报复性上涨。
4月2日,商务部在云南定向收储首批冻猪肉,猪肉价格将走向何方?也许很快将有一个答案。
新闻纵深
生猪期货套保可降低价格风险
在生猪价格“跌跌不休”面前,我市的养殖户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来防范经营风险:有的减少存栏、有的降低成本、有的参加期货交易……方式不同,效果大不一样。
三单交易避损四五万元
在此轮生猪价格低潮中,已有5年养猪经历的黔江区养殖户王江文由于参加了生猪期货交易,近期幸运地避免了四五万元的损失。
王江文向记者透露,去年12月27日,重庆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启动后,他就成为首批进场交易的养殖户。今年1月,王江文以一手(即1吨,相当于10头生猪)13560元的价格卖了70头,2月份以一手13000多元价格卖了60头,上月中旬他又以一手11560元的价格卖了40头。王江文说,即使按照最后一次的卖价计算,他也还有40元一头的利润,如果不参加期货交易,170头猪留到现在才卖的话,起码要亏四五万元。
看期货价再定养猪规模
4月2日,清明节假期休市前最后一天,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大屏幕显示,“生猪1004”合同开盘价为11700元,最终交易均价为11480元。
“一个多月来,生猪期货市场连续下跌。”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交易部负责人古玥告诉记者,期货价格走高,代表后期市场看好,现货价格也会上升。反之同理。
古玥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底,生猪交易商品价格曾超过13000元,但今年2月开始就一路下跌。
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总裁代激扬称,从母猪怀孕到生猪最终养成出栏,大概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农户很难把握生猪的产量和价格。有了远期交易,养猪户就可以根据远期价格和合同决定生猪的产量,使生猪的供求得到平衡,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重庆畜交所是否能成肉价波动“避风港”,古玥表示很乐观。他说,畜交所成立之初,仅有200余交易商,目前已增加到了400多个。
“今后农民先看期货价格再确定养猪规划,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做法,这样可以使肉价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古玥说,无论是散户还是大户,都可以根据畜交所交易走势分析,判断养猪的多少或者出栏日期。
优质品种可逆势上扬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猪价下滑的总体趋势下,仍然有些品种的生猪行情逆势上扬。比如,四川等地的一些专业合作社饲养的黑猪等品种,由于实现了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建立了猪肉直销店,因肉质较好,价格不但未见下跌,反因供不应求而一路上扬。
市农委畜牧处调研员王华平认为,注重市场调研,根据市场消费多元化趋势的变化调整养殖的品种和肉品结构,也是应对不利行情的积极举措。
名词解释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走势趋同(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由于这两个市场受同一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二者价格同涨同跌;但是由于在这两个市场上操作相反,所以盈亏相反,期货市场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
(作者:汪再兴 谭柯 胡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