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零售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一直是热门话题,往往我们只看到其中的竞争关系,而在近日宁波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上,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高级总监廖红晖指出了其中互相学习促进的关系。“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人说狼来了。但是当时我们在深圳的一家店其实亏得很厉害,因为照搬美国的模式,一家店有1/4的地方卖汽车配件,卖轮胎。我们到本土企业去学习,发现没有人卖汽车配件,这下我们明白了。”
同时,“沃尔玛的总部设在深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深圳成为走出全国性连锁企业最多的城市,比如人人乐、天虹、华润万家、新一佳等,他们在连锁百强的排名中都很高。良性的竞争和互相的学习能够培养中国的本土企业发展,所以大家应该更多地用开放性的思维去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不仅是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外资零售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十多年中,同样在竞争中促进了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家乐福首先让国内零售企业见识了什么是大卖场,其运营模式曾是国内企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中国市场能够做得更大。”廖红晖在接受联商网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08年金融危机时,沃尔玛全球其他国家的盈利都有一定减少,而中国市场反而有一定增长。“沃尔玛期望在中国能够与竞争对手相互促进,内外资共同发展。”下一步,沃尔玛将会关注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在其中寻求拓展机会。同时,在高端市场,旗下山姆会员店确定将进驻宁波,目前正在选址当中。
真正的农超对接应该是从源头开始指导的,“现在有些超市跟人签订了简单的采购合同,人家把蔬菜送来了,超市检测不合格就不要了,但是超市不要它,它会进入农贸市场,这些有毒蔬菜还是会卖出去,这样做不是真正的农超对接。”廖红晖向记者介绍,沃尔玛的农超对接模式是从生产环节开始的,在事前就派专家对农户进行指导,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帮助,农产品若是检测不合格,沃尔玛会与合作方一起进行整顿。沃尔玛中国的“农超对接”项目自2007年开展以来,已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32个农超对接基地,面积达30万亩,直接受惠农民达34.7万人。
不仅辅导农户帮助其生产合格的农产品,沃尔玛中国同样辅导外贸企业帮助其了解国内市场。金融危机让许多外贸企业订单量下降,生存困难,沃尔玛就教他们如何做内贸,这样的合作企业在宁波就有3家。
记者观察: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共同发展
当年中国加入WTO,众人惊呼“狼来了”。多年过去,我们也从“狼”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外资企业积累的零售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让国内企业实现了更快的发展,而竞争的压力也让国内企业不断研究自身特色与优势,促进零售市场的蓬勃,比如永辉超市的生鲜。沃尔玛在农超对接上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一家大企业的主动和责任,在自身获利的同时让农户和顾客获益,更为食品安全和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做出贡献,值得我们积极思考。
不过,竞争促发展是建立在拥有公平竞争环境的基础上的,在宁波的中国开放论坛上,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再一次被提及,民营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亦被强调,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周为民会上所说,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民间经济的成长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国进民退或者外进民退都不可取,期望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内外资零售企业“共同发展”。
(施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