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生鲜高毛利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0-07-02 | 信息来源:超市周刊
卖场面积的50%是生鲜,销售业绩的50%是生鲜,员工人数的50%负责生鲜,这就是永辉特色。从2000年引进生鲜之后,永辉——这家来自福建的超市就将生鲜经营作为自己的立业之本、利润之源。
永辉超市并没有将同行作为竞争对手,而是将竞争对手锁定为农贸市场,在销售方式、价格、品种、自选方式的开放度等方面进行赶超。低于农贸市场10%的价格,是永辉生鲜占领市场的“杀手锏”。
传统生鲜观念是以提升门店人气、形成差异化经营为目的,而永辉则将生鲜盈利的观念引入现代超市生鲜经营中。其通过建立庞大的基地采购网络,不断向上整合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丰富商品结构,优化卖场营运管理,使生鲜利润最大化得以实现。永辉的卖场几乎网罗了所有的生鲜品类,丰富的品种、规模化的陈列在生鲜区得以充分体现。强势的生鲜经营为永辉开拓了市场,奠定了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形成了在业内公认的“永辉模式”。
生鲜自营要想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必须加强商品的源头直采。在香蕉这一单品上,永辉超市就充分体现出了其经营优势:在源头以较低价格采购未成熟的优质香蕉,利用大型冷库进行人工控温,使香蕉由生变熟,再统一配送到各门店进行销售,从价格和品质上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利润空间较为可观。
在日常经营中,一些超市的工作人员或许会抱怨:有的顾客在购买鲜活商品时,会因各种原因将宰杀后的商品随意丢弃在卖场,给本来损耗就比较大的鲜活商品带来更大的损耗。而永辉超市从卖场设计之初,就已经将此问题巧妙解决:在卖场外设置一个宰杀间,配备专门人员从事鲜活商品的剖杀,不另外收取费用。善于创新、人性化的操作方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使商品的人为损耗降至最低。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不断创新,注重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减少自营工作中人为的商品损耗,确保商品利润的最大化,这是永辉成功的又一秘诀。
在相对完善的采购体系建立以后,卖场的营运尤为重要。商品的订货、陈列、定价、销售、损耗控制、信息反馈等环节都能反映出门店的经营能力及业绩。在这方面,永辉单独成立了生鲜营运部,其中包括为门店收集订单并审核的订单组、对门店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的数据分析组、收集门店反馈信息的信息处理组、负责巡店及市场调查的指导组等。每个部门分工明确,确保了门店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卖场生鲜经理是永辉超市生鲜营运部的组织核心,在订货、定价、促销等方面,均由生鲜经理负责。而生鲜经理的培养是永辉超市人才培养的核心。据了解,永辉超市生鲜经理的流动性相对较低,异地新店开业,生鲜经理均是永辉本土培养的精英,可见永辉对生鲜营运及专业人才的重视。
生鲜经营是个系统工程,体现的是采购、配送、门店等部门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只有提升门店“卖”的能力,才能让采购更大程度地发挥“买”的优势,同时通过“买”的优势进一步提升门店“卖”的能力。
总结
“永辉模式”的四大亮点
一是专业的源头直采机制。永辉超市的生鲜采购部是一个有着近130人的团队,他们负责生鲜不同类别的采购。在各个单品的采购上,专业且分工细致的采购团队为门店生鲜商品的价格优势提供了保障。
二是完善的后台建设。永辉建立了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自有品牌蔬菜通过各卖场的风冷柜进行销售。在水果方面,其30人的采购队伍除了定点采购全国水果外,还对其他商家进行批发销售,牢牢掌握了水果价格的“话语权”。在永辉,有大型专业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厂、熟食生产加工基地、活鱼配送基地、冷冻品中转配送中心、水果储存配送中心、香蕉培育中心等。正是这样完善的后台建设保证了门店充足的货源和差异化经营。
三是完善的人员配置及严谨的现场管理。在永辉,每个员工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着自身能力,卖场售卖氛围浓烈。
四是全品类自营。自营不是单纯的自采自销,对于有技术要求的类别,则需要采取技术加盟的形式实现资源优化。如熟食、面点,永辉都是通过寻找专业的技术团队,按销售扣点的方式支付劳务工资,以弥补自身某些技术能力的不足。而其原料采购、价格制定、库存管理则均由永辉自己来完成。因此,在确保核心采购优势等前提下,永辉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体现了其操作的灵活性。
(胡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