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供销社与农民牵手共建农户万元增收大平台
发布时间:2010-11-03 | 信息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1、秀山县供销社狠抓工作重点,促进农户增收。近年来,秀山县社始终围绕把供销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的新定位,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突出抓好工作重点,把有限的资金和资产用到与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的联合上,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截止9月底,全社发展专业合作社185个,综合服务社32个,建设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个,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销售网点69个,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其中,农产品销售额达9300万元,同比增长56%,为该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此外,一是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该社围绕金银花、秀山土鸡、优质粮油、茶叶、油茶、高端猕猴桃、纽荷尔脐橙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基层农技服务组织、返乡农民工等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85个,入社农户达42910户,带动农户达71180户,农民入合率达40%。在引导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针对合作社资金短缺实际,县供销社选择关键环节,通过入股方式给其注入资金,帮助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立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土鸡肓雏环节,县供销联社参股30%,建有国内一流的大型种鸡繁育场,现存栏种鸡8万套,年孵化量在1000万羽以上,为全县发展土鸡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民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育苗环节,县联社参股35%,建有育苗基地300多亩,一年可出售商品苗2000多万株,直接为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推进了全县金银花产业规模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供销社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出台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目前,已2次对全县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验收,并评出县级示范社18个,对未达标的65个引导其进行整改,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二是努力推进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按照产业分类,引领合作社跨区域联合发展。截止9月,全县已发展土鸡、金银花、高端猕猴桃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个,联合社分社102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了规模化建设。目前,已建金银花、土鸡、高端猕猴桃标准化基地24200亩(其中有机食品基地3500亩),推动了6个主导产业和3个骨干产业的大发展。洪安、石堤、海洋、保安成为中国优质纽荷尔脐橙基地之乡,岑溪成为中国优质猕猴桃之乡。岑溪高端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辖分社37个,入社社员4223户,49个生产基地分布在秀山县岑溪、孝溪、清溪、兰桥等25个乡镇和綦江县隆盛镇,种植规模达19200多亩,全部挂果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为农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为使合作社产品卖得远,卖出好价钱,县供销社还在该合作社冷链环节入股30%建设冷冻库,延伸合作社产业链条。同时,还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借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及市场优势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金银花、土鸡、油茶、水果等30多个专业合作社与28个县级龙头企业和3个市级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有6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三是着力推进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在抓专业合作社规范、规模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狠抓了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设。目前,全县共开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68个,注册商标44个,申报QS认证28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成功申报高端猕猴桃、纽荷尔脐橙为“中华名果”。高端猕猴桃产品已销往香港、德国,并与德国签订了3年的期货销售订单。
2、秀山县社狠抓“新网工程”体系建设,突出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秀山供销社先后与有关企业联合合作,组建了农产品、日用品、农资、药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配送等六大中心及其相应的网络服务体系,在全县32个乡镇、267个村居,按照“三统一”(即:“统一店面门头、统一配置货架、统一店内制度”)要求,改造和新建日用品超市32个、连锁放心店237个;农资超市27个、连锁放心店192个;新建药品经营网点109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87个;改造烟花爆竹经营网点186个。初步建成了农产品、日用品、烟花爆竹、农资、药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六大经营服务网络,促进了城乡双向流通。在今年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为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县供销联社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农产品购销店69个,冷链物流中心1个;还参股30%与巴中商会组建了秀山土家苗寨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销售“秀山土鸡”及其系列产品;与钟灵茶叶毛尖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的秀山县宏宇农产品开发公司(县供销社控股51%),在武陵广场建成了集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网上销售、旅游定点购物为一体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对全县农产品销售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3、万州区供销社大力发展两社两化,助推农户万元增收。今年以来,万州区供销合作社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重点,突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网一场”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平台搭建四个重点,积极助农增收。截止9月底,全社完成商品销售总额 9.68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农产品加工销售3.6亿元;发展专业合作社36个,综合服务社 15 个;实现利润863万元。其中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作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基础来抓。近几年,区供销社系统共引领发展专业合作社 270个,入社农户近6万户,带动农户6万多户,生产经营覆盖了全区十大主导产业、15个优势产业,成员收益比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平均高出18%以上。今年,通过直接投入、联合企业、发动村支两委、扶持重专大户等方式已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分别在铁峰、熊家、九池、白羊等镇、乡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示范点6个。其中,由区供销社、同盛供销有限公司、渝东北农产品公司和9个养殖大户联合组建的歇凤山林中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承租熊家镇松柏村山林2000亩,新建养殖场2个,与歇凤山上60户农户联合养牛300头、养羊1000多只。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购种、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年产值可达1100万元。助农增收150多万元。该社计划用2-3年时间发展牛羊5000头,年产值5000万元,帮助当地农户增收500万元以上。万州区铁峰山林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本村集体的闲置荒山2000余亩集中起来,建设三个饲养小区,一是开展特种山鸡的饲养,现已发展特种山鸡3万多只;二是利用山区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土鸡饲养1.2万只;三是发展山羊和牛的饲养,现已发展山羊300余只,牛100头。有望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助农增收200多万元。
二是把打造销售网络作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载体来抓。该区社系统原有的农资、日用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网络基本完好。近年来,区社立足实际,以配置、改造、整合、合作、加盟等措施为手段,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各类连锁网点目前已有1500多个。今年以来,为适应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需要,结合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区供销社加大投入,对现有四个网络进行改造完善。一是在条件成熟的农资、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日用品销售等网点开展农产品购销业务,今年已新设100多个收购销售网点,累计购销农产品4000多万元。二是通过市场调查,结合供销社发展的实际需求,共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三艘5000吨以上的货运船舶,参与长江水运物流业。为农产品运销提供通道。三是支持生产型龙头企业在产区设立农产品收购点。三峡果业、九洲榨菜、龙驹粮油等龙头企业都分别在农产品基地建立自己的收购网络。
三是把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的关键环节来抓。区供销社培育和发展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区级龙头企业5个,常年销售达3亿多元。今年1—9月,几家龙头企业共销售我区柑桔、榨菜、花生、大米等农产品达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促进了农户万元增收。一是加大现有龙头企业的投入。今年,区供销社对金山食品、熊家供销两户龙头企业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扩大生产规模。金山食品公司今年1-9月销售增长41%。二是将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打造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石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区供销社的帮助和指导下, 2007年被区政府评为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社在甘宁、九池等三个镇、乡租赁土地2840亩,吸纳入社农户1493户,以莲藕生产为主,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助农增收可150多万元。生产的“其芳牌”莲藕在万州区莲藕市场占有80%的份额。三是通过开放办社的形式,吸纳龙头企业入社。九洲食品公司是以榨菜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002年被区供销社吸纳为成员社。在供销社的帮助下,该企业在太龙镇发展榨菜基地5000亩,生产的“明珠”牌榨菜全部出口,年创汇100万美元,带动了太龙镇2000多户农民增收。
四是把农产品市场建设作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平台来抓。区供销社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大力兴办农村集贸市场,组建了熊家、分水、余家、武陵等四个市场型龙头企业,每个市场都设立农民自产农产品销售摊区,为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同盛供销公司盘活土地资产,投资200万元兴建了熊家农贸综合市场,设立摊位360个,交易面积5000平方米,吸引周边120家商户进场交易,2009年实现交易额5000多万元。今年,为适应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需要,区供销社又投资150万元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立农民自产农产品销售摊区640平方米。同时,还投资400多万元对余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区供销社所属的4个农贸市场,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年交易额2亿多元。目前,区供销社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拟同渝东北农产品公司一道筹建万州区农产品交易中心,进一步打造有规模、上档次、规范化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为全区农户万元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4、万盛区供销社突出“三大重点”工作,推进“两社两化”发展。
一是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该区猕猴桃、方竹笋、茶叶、花椒、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卓越的品质。但因生产规模小、种养技术差等原因,产量长期偏低,但为改变这一现状,区社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首先,采取直接领办、参股合建等形式,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民自治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村种养殖能手,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到了稳步增加。目前,已组建方竹笋、猕猴桃、茶叶、花椒、蔬菜、蜂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入社农户16460户,农户入合率达到45.9%,出资总额1.6亿元。其次,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全面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方竹笋基地5万亩,年产量竹笋4600多吨;茶叶基地1.2万亩,年产鲜茶5000余吨;建立猕猴桃基地1.2万亩,年产猕猴桃800吨;建立花椒基地2.3万亩,年产鲜花椒1800吨;发展中华蜜蜂2000箱,年产蜂蜜4万多斤。其三,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知名度,我们不断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今年以来,新增方竹笋、茶叶、猕猴桃、山药、蔬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万余亩,建成牛羊、中华蜜蜂、山地鸡等标准化养殖基地6个,申报“黑山谷”地理标识商标3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3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登记注册商标32枚,其中“翠信”、“堡堂”、“贵先”、“黑山翠剑”等被评为知名商标,占全区知名商标总数的44.4%。
二是以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为重点,打造农产品进城入市快车道,确保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没有好的市场营销,农民就不可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该社为了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农民得实惠,他们充分发挥供销网络优势和社有龙头企业优势,积极畅通渠道,开拓市场,不断加大产加销对接营销力度,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对此,启动了总投资1600万元的万盛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对金桥、石林两个镇级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扩建,设立了20余处村级农产品收购网点,启动了该区首座气调保鲜库建设。另外,坚持开放办社,与綦江万家福超市联手合作,整合重组资产资源,共同出资200万元,组建了重庆盛博尔商贸有限公司,全面开展农产品销售业务。今年组建以来,已销售本区生产的猕猴桃500余吨、茶叶6000余斤、萝卜3000多吨、黄花梨300余吨、花椒1800多吨、家禽1.5万余只、兔子2万余只。再就是加强产加销对接,帮助黑山谷蜂业、白羊坪蔬菜、绿必咀竹笋、夜郎水稻、堡堂面业等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重庆唐氏蜂业、綦江郑胖子公司、黑山盛泉农产品有限公司、子如农产品开发公司、乐美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以及新合作联佳、重客隆、永辉等大型超市签订总额为3000余万元的销售协议,有力地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组织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了“西博会”、“广交会”、“渝恰会”、“成都糖酒会”等各种展会展销。四是依托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国外市场回暖的机遇,积极组织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口,方竹笋已远销到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茶叶已远销到英国、韩国、印度、阿富汗等国家,总量500余吨,贸易总额达到150万美元。截止8月末,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4606万元,利润416.8万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920.4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7%、1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