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价不断上涨,部分市民巧打“时间差”,利用超市早晚促销时段来买菜,已经成了不少市民现阶段的“买菜新主张”。
早上8点不到,距离超市开门还有半个小时,新世纪超市外面已经站了不少的群众,这些人群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和家庭主妇。当大门一开,他们一涌而进,立马来到蔬菜专区,挑选蔬菜。几乎是一袋蔬菜刚拿出来,转眼间就被抢购一空。营业人员说,早上开门这两三个小时,经常得补货,上货量还不小。
记者发现,商家促销,老年消费者成了超市常客。在永辉超市,每天早上,也有不少老大妈老大爷,他们大多神色焦急,不停地朝超市大门里探头张望,还不时用力往里挤,超市的工作人员紧紧地围在大门口,生怕这些老年人会集体破门而入。
“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早晚来超市。”家庭主妇李女士告诉记者,早上遇到超市促销,买菜能省几角钱一斤,一次能节约好几元,又能够吃上一天的菜了。晚上8点左右,她又会来逛超市,像糕点、部分熟食,正好降价促销。李女士偷偷告诉记者,就是她这样精打细算,每月在蔬菜上起码能节约三分之一的钱。
“晚上买蔬菜,我喜欢看特价区。”农民工王小翠说,她和丈夫都在工地上劳动,买菜长期就是晚上去,而且每次都爱去特价区,那些卖相不好的蔬菜,买回去还不是一样的吃,其实质量也没问题,买回去好好打理一下,哪点划不来嘛。王小翠说,住在城里,哪一样不要钱就不得行,不像乡下,毛毛菜到处都是不当数,进城了光小菜一项,就要省到起买,否则一个月下来用钱也不简单。
“我觉得超市的蔬菜比农贸市场的还便宜一些。”一位正在买菜的大娘告诉记者,她经常一早一晚来超市买菜,这里的菜比市场上便宜,而且分量足。“超市经常打折,所以我们就在这一买就是一堆。”
记者发现,进超市买菜的市民确实很多,他们说,大部分蔬菜比外面确实少一点。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早一晚进超市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刘大娘退休后除了按时接送孙子上学外,她把逛超市当成了生活的一种消遣,每次从超市出来,大包小包里装的有蔬菜、面包、饮料,也有香皂、面巾纸,而且一律都是特价货。“花一样的钱,能买更多的东西,哪点要不得呢!”刘大娘为自己的理财方式深感自豪。
(记者 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