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消费者在超市查看蔬菜价格 新华社 图
“糖姜蒜酒茶,一路开快车。冬储大白菜,疯长两倍多……”一首《涨价歌》,最近在网络中蹿红,也反映了不少网友的心声。昨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为平抑物价,市商委动员超市,每天推出10种以上1元内的特价菜。
五大类农产品涨声一片
超市搞活动,戴着厚重近视眼镜的陈阿姨,也加入了抢购队伍中。“一元菜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所以搞活动,大家都来多买点,先存起。” 这并非陈阿姨的个人感受,市商委新闻发言人陈曜说,我市商品市场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尤其是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食糖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农产品,上涨最明显。
莲白价格成倍涨
从上周监测的情况看,大米、面粉的零售价,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3.96%、15.18%。市商委认为,收购价与零售价上涨幅度基本相当,属于传导型价格上涨。短期仍可能上涨,但幅度可能不会太大。同时,全市四级菜籽油、色拉油的均价,分别为12.14元/公斤、11.54元/公斤,与去年同期比,涨幅均超过两位数。
在选取调研的10个蔬菜品种中,均价都上涨了37.8%。价格涨幅最大的莲白,相比去年这个时候,涨了128%。虽然高于去年,但是与上周比,价格还是降了。
超市买菜比农贸市场更便宜
陈曜说,调研了10个品种的菜,从生产基地到批发市场平均每公斤加价0.4元,从批发市场到超市,平均每公斤加0.6元。而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则翻了番,加价1.2元。也就是说,从蔬菜基地,到市民的餐桌,超市买菜比农贸市场更便宜。
市商委动员超市多卖“1元菜”
如何保障市场的供应?陈曜说,上周开始,动员大型超市,每天保持10个品种的蔬菜低价销售,满足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目前,永辉、家乐福等超市,已开始响应。”市商委流通处处长彭和良说。价格低至1元以下,每天保证10~15个品种。
稳定价格的措施还包括,让超市对摊位费、进场费等相关收费,降低30%,以平抑菜价。并且,年底内完成主城区菜市场的整治,3年内,让406个菜市场“脱胎换骨”。
此外,新增粮、食用植物油、食糖的地方储备,以增强调控能力等等。
超市:
每天都有“1元菜”要品种丰富还得慢慢来
对于市商委推出的“限价令”,不少超市表示支持。家乐福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将菜价降至1元以下,已增派了人手,专门跑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超市内的蔬菜、鸡蛋、部分当季水果,都是“零利润”销售。“只有通过市民到超市购买其他物品,来平衡收支。”
目前,市内6家家乐福超市,市民都可以买到“一元菜”。但每天会有多少种的“一元菜”,该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来,尽量争取推出更多。
永辉超市的相关负责人也说,全市49家的永辉超市,每天都推出了11个品种的“限价”菜。蔬菜、食用油、白糖等普遍降价10%~15%,部分农产品,降价三成至四成。为推出“限价菜”,他们采取了生产基地 超市的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抬价”。能否每天保证10个以上品种的“一元菜”,还没有超市给出肯定的答案。
“最近两天到超市,能买到便宜菜了。”市民张婆婆说,昨天她在超市买的“瓢儿白”9角多一斤,而圆萝卜一斤只要5角8分钱。“如果肉、鱼、油,每天都能有点特价的,就好了。”
应对涨价:
城镇低保家庭每人补助30元
菜价一天一个样,低保人群够吃吗?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袁天长表示,城镇低保家庭每人补助30元。
袁天长说,我市最困难的人群有200万。为了保证这200万人的基本生活,市政府及早作出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已经提高了城乡低保对象的标准,城市每人每月提高了30元,标准增长幅度是13%,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年提高了200元,增长的幅度是14.6%。
从10月份执行的情况来看,城市低保实际的差额补足人均31元,比9月份增长了20%。
发改委:
水电气成品油价格调整必须谨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昨天表示,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稳定价格总水平的通知精神,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并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
目前,由政府定价的为数不多的商品和服务只有自来水、天然气、电、成品油等。此前,一些地方政府已计划上调与民生密切相关商品的价格。
本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紧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配合有关机构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稳定煤炭价格、继续降低部分偏高的药品价格,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相关收费工作。
针对目前煤炭价格上涨过快,部分地区电煤偏紧的问题,发展改革委本月已三次公开要求煤炭行业加强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和预期,严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记者 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