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4.38元、大白菜0.65元、菠菜0.99元、冬瓜0.69元……昨天,市民在石景山区鲁谷永辉超市购买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记者 吴镝摄)
连日来,全市通过各个渠道增加蔬菜等农副产品上市量,减免相关费用控制流通环节成本。昨天(1日),本报记者分兵多路,了解物价走势——
■市民
“菜啊,超市里什么时候都能买到,质量不错。每天都有特价菜,比外头菜市场还便宜。”
■菜农
“土豆免费进京,每斤能省五六分钱的运费,相当于批发价的4%左右呢。”
■菜商
“没有摊位费用,简易棚也免费使,成本低了。”
昨天,记者在通州区运河通源农贸市场看到,随着本地蔬菜大量上市,市场上货源充足。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黄瓜、西红柿、油菜等蔬菜价格比上周降了20%左右。(记者 方非摄)
本市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迅速采取措施稳定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粮油、猪肉、蔬菜等18种食用农产品储备充足,能有效地保障农产品市场的应急供应。”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据了解,本市已建立起粮油、猪肉、蔬菜等18个品种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从去年开始,依据本市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和市场应急需求变化,对部分品种的政府储备按照人口增长率进行了增储,并新增加了蔬菜等政府储备。今年,根据实际情况,对蔬菜政府储备的品种和时间进行了调整,蔬菜储备工作已于国庆前完成储备任务,存储期持续到次年3月。共储备了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洋葱、土豆、冬瓜和南瓜等8个耐储产品,储备数量充足。如新发地市场5万吨的冷库,每天储存3000吨蔬菜,可以保障至少两天以上北京蔬菜的正常供应。为了加强储备能力,新发地市场还将建一个15万吨的冷库。
在确保市场供应流通渠道畅通方面,2010年全市共新建、改造规范化菜市场36家,其中新建20家。自2006年以来,已累计改造建设规范化菜市场298家;升级改造2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今,本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集散中心,区域型、产地型批发市场为补充,由连锁超市店铺、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直配企业和商户组成的比较完备的流通体系。
市发改委11月中旬开始为期3个月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专项检查,11月20日启动应急监测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舆情引导,11月24日安排专人负责生活必需品应急调控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启动应急工作程序;市农委将“十二五”末本市70万亩基本菜田保有量指标分派至各区县,并对本市冬季蔬菜生产情况开展督导落实;市民政局对全市22.3万城乡低保对象每人发放100元的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市交通委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纳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记者 孟为 实习记者 舒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