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媒体聚焦 > 详情
合肥市场的别样吸引力
发布时间:2011-04-18 | 信息来源:超市周刊
  根据安徽省商务厅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39亿元,同比增长19.8%,略高于安徽省19.2%的平均增长速度,而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速度为18.4%。
  
  安徽合肥,这个当下还算不上发达的省会城市,似乎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卜蜂莲花、乐购等外资零售巨头一个都不少,而且生存状况都还不错,而且,国内优秀的本土企业也在合肥扎堆出现,这在中国的其他省份都是比较少见。据了解,大润发在合肥一万多平方的卖场,一天的销售额能达到六七十万。不可否认,众多外资卖场的强势进驻,改变了竞争格局,让合肥的大卖场市场弥漫着火药味。
  
  外资卖场强势的同时,合肥的本土企业也呈现出国企独大的局面。合肥百大集团和安徽商之都作为安徽零售业的领头羊,企业都拥有超市、百货、家电等多种业态,这两家超市通过发放购物卡几乎垄断了合肥的高端消费全部。国有零售企业的扎根发展,把很多小超市扼杀在摇篮中,使得在合肥,民营超市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相较于合肥百大旗下的合家福超市和安徽商之都旗下的红府超市,合肥基本上找不出第三家成规模的本地超市。
  
  其实,合肥零售市场真正的开拓者并非合家福、红府这样的本土超市,早在1996年,当时还不是华润的苏果就将超市开进了安徽,但是苏果的目标是布点整个安徽市场,在合肥的门店并不多。而北京华联也在1999年进入合肥,目前北京华联在合肥的4家门店业绩还不错,销售额仅次于第一名的合家福和第二名红府,位列第三。2010年,以生鲜见长的福建永辉超市进驻合肥,一口气开了6家门店,尽管目前永辉在合肥的门店还处于培育期,但对于合肥零售市场而言,无异于抛下一颗重磅炸弹。
  
  合肥零售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但外资、本地企业、外埠企业林林总总加起来有近30家,众多的“抢食者”将这块蛋糕瓜分得特别零碎。为数众多的社区超市和大卖场遍布合肥的城区,特别是大卖场业态,在内外资的竞争下几乎是一公里一个。而这样一个密集开店的现状导致了合肥便利店业态的“花季错失”。对于便利店而言,营业成本太高的同时销量又上不去,因此,不同于其他省份,目前合肥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形成规模的便利店企业。
  
  合肥市场这种竞争格局要求零售企业必须要把差异化做出来,必须有特色才能脱颖而出,而红府通过社区精品超市避开大卖场的厮杀,差异化突围,只是其中一个典型。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