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到进门处“民生超市、百姓永辉”这八个字,记者一行人或许都不会想到这就是被国家七部委誉为中国“农改超”推广典范的永辉超市的所在地。
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组织的“走进上市公司”活动走进永辉超市,记者一行与公司董事长张轩松以及其他的高管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目标是用火车来拉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能用火车来拉产品。”这是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的对公司发展的期望。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农贸市场是购买生鲜产品的第一选择,而在永辉超市出现之后,情况正在改变。
张轩松,这位高中没毕业就踏入商海的70后董事长,在2001年创立永辉超市,带领公司开创了本土超市的特色化经营—把能够吸引客源、但往往以联营或代理方式出现的生鲜产品收回自营,变成占据40%以上超市经营面积的主打产品,用低价和新鲜带动销售。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之一,永辉超市被国家七部委誉为中国“农改超”推广的典范,被百姓誉为“民生超市、百姓永辉”。
这种“农转超”方式如今成绩斐然。 10月25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了2013年三季报。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63.87%;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永辉超市坚持稳健的发展,主业非常清晰,没有做其他的投资。”张轩松表示,而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资本对企业的推动非常重要。
2010年12月15日,永辉超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上市之后,也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张松轩表示,其一是作为公众企业,就要把企业经营好,“拿了股民的钱,希望能够给股民回报。”其二是作为民生企业,也要考虑维护老百姓的“菜篮子”、上游的供应商等各方感受,为大家服务好。
记者了解到,永辉超市上市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分红,共分红4.61亿元。
稳健、快速、保质保量发展 “2012年,在东北地区、河南省的发展遇到一些波折,但这并不影响整体趋势。上半年开店节奏略慢,下半年会有所提速。”张松轩表示,“如果不做东北、不做中部的企业,不能说是全国性的企业。”
张松轩介绍,公司是在福建起步,待做到一定规模后再到重庆、北京等地发展,接下去到云贵川等地,基本上是梯级发展。而真正实现全国性扩展,是在上市那一年。“目前公司在18个省市、100多个城市都有店面。”
他透露,永辉超市的店面,目前签约的有398家,没开业的还有120多家,此外,还有20多家进入签约程序。
“永辉超市的开店速度节奏,是与资金、能力相结合的。”张松轩说,如刚起步的时候,每年只在福建开3家、4家门店,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每年增加到新开7家-10家门店,明年计划开60家门店。“开门店的速度总体上来说是规划有序的,盲目大跃进的很少,基本上是均衡的”。
对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张松轩表示还要稳健、快速、保证质量。他解释,所谓稳健,是指对经营质量的关注,快速则是流量很重要,速度不能慢。
“如果能够扩大规模,并且获得优质的供应资源、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很重要。”张松轩表示。他同时表示,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生鲜仍然是业务核心,“尽可能的去替代传统的农贸市场。”
对此,他用一个数据做了说明:目前农产品销售一年可能是3万亿元的体量,“这留给永辉超市的空间还非常大,而且,公司在未来三年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有潜力的。”
张松轩同时称,未来几年,永辉将稳健地向全国多个区域发展,着力建设“家门口的永辉”、“新鲜的永辉”、“放心的永辉”,并以“绿色永辉”、“科技永辉”为目标,力争至2014年销售总额逾500亿元,发展成为全国性生鲜超市龙头企业,跻身中国连锁企业前列。
谈及“农改超”,张松轩认为这符合社会趋势。对此,他做了进一步的解释:首先,“农改超”后,购物环境大大改善,而且商品品种丰富、新鲜,质量有保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次,“农改超”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税收的收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形象。而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做好这项工作,通过规模化的经营就能够实现农超对接。“现在永辉超市有100多个农超点,未来也会致力于此工作。”
(记者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