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历、退伍军人。
13年前,安徽人李国的求职简历上,只有这么简洁的两行。从超市防损员,到上市公司副总裁,执掌年营业额达100多亿元的永辉超市华西大区,李国只用了10年时间。
有人说,他恰好赶上了永辉超市“火箭式”发展的好年景,他的成功难以复制。但更多人评价他:勤奋刻苦、踏实肯干、为人谦卑、学习能力强,想不成功都难。
今年“八一”前夕,记者赴重庆采访,探寻这位退伍军人的成功轨迹。
落选的防损组长
1978年,李国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有3个孩子,李国排行第二。高三时,因家庭经济拮据,李国把继续求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投身军营。那年,他19岁。
部队这个大熔炉,培养了李国吃苦耐劳的品格。退伍后,他带着一个破包、一床军被、少量积蓄,只身闯荡福州。“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尽快找到工作,在福州落脚。”
那是2001年夏天。在一份报纸上,李国看到永辉超市黎明店的招聘广告,决定去碰碰运气。之前,他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应聘保安岗位,却因身高原因被拒。李国还记得,去永辉面试那天,暑热难耐,后背都湿透了,才排上号。“初试等了半天,复试又等了半天。”最终,他获得了一份防损员的工作。
当时的福州,还是新华都、好又多、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天下,永辉属“初出茅庐”。超市防损员也就是类似“保安”的工作,负责商品损耗控制及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经常要面对突发状况。有人觉得这份工作又累又没前途,干了几天就辞职了,李国却沉醉其中,甚至钻研起来。
他发现,永辉的这家新店,防损理念还很模糊,很多细节都不到位。他利用业余时间,翻书学习国外超市的防损经验,总结成书面建议,交给了部门领导。这些建议不仅被采用,还在超市所有门店推广。不久,李国被提拔为防损组长。
一次,超市准备组织新员工军训,但一时找不到教官。李国自告奋勇:“我在部队当过班长,我来试试!”几乎是一试成名,不仅新员工都认识了他,超市的管理者也开始留意这个管人颇有一套的小伙子。
正当李国踌躇满志时,年终的民主选举,给了他沉重一击。他这个组长,竟然落选了。同事们怪他说话太直,管太多,批评人不留情面,不考虑别人处境。李国心里堵得慌,第一次在福州感到“水土不服”,他想到了辞职。
这时,超市负责人之一郑文宝来找他谈心,帮他解开心结,并提出可以调他去别的门店,换个环境。李国很感动,心底的倔强也涌了上来。“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我想继续留在黎明店。”之后,他去了生鲜区,卖起了白菜。
没了李国的防损组,工作业绩并不理想。20多天后,公司将李国重新调回防损组。
“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李国坦言,落选让他深刻反省了自己,而那次谈心让他在永辉找到了家一般的归属感,“因为感恩,所以努力奉献”。
此后,他在防损岗位越做越精,5年里,由组长升任领班,继而成为永辉安全管理部的经理。其间,他还尝试行政工作,先后担任永辉国棉店、黎明店的办公室主任。因工作勤勉,2006年,李国被推荐为福州市“十佳农民工”。
急速扩张的版图
2004年,永辉进军重庆发展。
彼时,江北区发展迅猛,永辉瞄准新兴崛起的观音桥商圈,开设了重庆第一家门店——观音桥店。到2006年,永辉在重庆已拥有4家门店,但经营并不见起色。
究其原因,一方面,重庆市场竞争激烈,本土超市及周边农贸市场实力很强;另一方面,永辉在重庆招商遇到了困难。一位知情人透露,在永辉之前,还有一家福建企业到重庆开超市,后来老板跑了,欠下大笔货款,供货商们有心理阴影,觉得永辉也只是到西部“走走过场”,合作不长。
这一年,永辉在重庆遭遇发展瓶颈。李国迎来了职业生涯里的第二次转折。他被任命为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随郑文宝一同前往重庆开拓市场。
重庆市场陌生而复杂,李国没做过营运,没干过采购,连店长都没当过,一切从零开始。重庆公司的同事注意到李国,是因为他总是随身带着速记本。不管是巡店,还是跑市场,遇到不懂的,李国就把问题记在本子上,事后去请教相应部门的同事,或自己翻书、上网查资料“充电”。
许多同事都称赞李国“学习能力超强”,这个月他还找你求教,过两三个月,他已经成了半个行家。随时记、多问、多学,这些习惯一直伴随李国到现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国说,每天临睡前的时间,他必定会用来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第二天要做的事。就这样,他练就了超凡的记忆力,两三个月前交代哪个门店哪个人做的哪件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重庆困局”怎么破?李国和团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分析重庆本土超市的客流特点,了解山城顾客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他们对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对服务质量、购物环境等进行全面提升。对那些“有心理阴影”的供货商,永辉的采购人员直接抱着现金去签合同,打消他们的顾虑。
现任永辉超市华西大区副总经理游达从那时起就与李国共事,他们一起走访了重庆的许多区县。游达说:“每到一个新地方,李国最先带我们去的,不是批发市场,就是当地最大的超市。一方面尽快熟悉当地物产特色,另一方面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取经’。”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永辉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在福建成功实施的“农超对接”“生鲜直采”模式,在山城生根发芽。仅重庆,永辉就在20多个区县设立了农产品采购点,成功实施了“一县一品”计划。永辉的蔬菜采购车开到田间地头,直接跟农民交易,省掉了中间环节,菜价就降下来了。
产品新鲜,价格便宜,成了永辉最大的卖点。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家乐福让重庆人认识了超市,永辉则让重庆人认识了什么是生鲜超市。收获了消费者的口碑,李国和团队从“重庆困局”中成功突围。
此后几年,永辉在重庆的发展“势如破竹”,年年都有多家新店开业。永辉在华西片区的版图也不断扩大:2010年进贵州,2011年进四川,2013年进陕西。至今,永辉已在包括重庆在内的华西大区,开设门店99家。2012年,永辉西部物流园区在重庆沙坪坝投用,常温库引进自动分拣线,每小时可自动分拣货物1万箱,生鲜库日均配送量达800吨,可满足未来5年内永辉超市在成渝经济区、贵州、陕西以及周边其他区域的仓储配送需要,为版图的进一步扩张打下坚实的配送基础。
很多重庆人都还记得去年底那次几近疯狂的“超市午夜购”活动。从晚上9时到次日1时,4小时内,重庆77家永辉门店的营业额高达3150万元,共打印小票35万余张。不仅创下当地零售业的一个“神话”,更让同行们瞠目结舌。而这次活动,就是李国在飞机上构想出来的。在他的带领下,永辉超市华西大区的销售额已从2007年的8.2亿元,升至去年的119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40亿元。
2011年,李国升任重庆公司总经理、集团副总裁,但在同事们眼里,他还是那个没有架子的领导。大家说起对李国的印象,重复度最高的是,心细、事必躬亲。
每开一家新店,从选址到内部设计,李国都亲自参与。直到现在,跟他说起某家门店,他还能回忆出这家店的大致格局。他经常不打招呼,直奔门店突击检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他不放过卖场的每一个细节,货柜下方、沟渠等角落的卫生怎样,空调孔有没堵上,他都要细细查看,逼得各个门店的主管也跟着他“吹毛求疵”起来。一次,店庆活动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大米、鸡蛋等几乎脱销。补给的货车到了,李国让晚班员工赶紧下班休息,自己带着公司的干部们挽起袖子,搬运大米。
李国说,注重细节、事必躬亲,是永辉从公司创始人开始,就一直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在黎明店时,董事长、董事们半夜还跟我们一起搬东西、搞卫生、做陈列。这些经历一直提醒我,要把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传承下去。”
一支有“狼性”的队伍
永辉被誉为重庆超市业近年来最大的黑马。这得益于李国带出了一支特别团结、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零售业竞争激烈,李国认为,要想始终占据领先位置,首先要从“人”入手,磨练团队的“狼性”。
每年,他都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分批参加军训。7月21日晚上10点,记者应邀来到重庆南山的一个训练基地观摩军训活动。当晚参加18公里夜跑的,有300多名永辉中层以上干部。其中,有的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有的才站完数个小时的军姿,但在他们脸上,找不到一丝疲惫,每个人都精神抖擞。李国和高管们也都换上运动装备,跑在队伍中间。
这是一场考验团队的比赛,各个方阵只有集体跑完全程才算成功;任何一个人掉队或任何一个人脱离团队跑在最前头,都是整个方阵的失败。李国说,把路程定为18公里,为的就是挑战极限,充分激发团队的协作能力。
光有“狼”一样的拼劲还不够,还要不断学习,提升竞争力。大学生储备干部集训营、店长拓展训练营、中层干部集训营、领导力发展计划培训班、各部门每月数次的主题培训活动……重庆永辉已形成一套内容丰富、覆盖全面的培训机制,一批批后备干部脱颖而出。
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永辉超市华西大区副总经理杨李这样评价李国。“他很正直,工作绝不掺杂私人感情。员工不会因为和他私交好,得到特殊照顾;也不会因为冒犯了他,遭到不公待遇。这种高度的公平,让所有人都对他心服口服。”
在普通员工眼里,李国是一个非常亲切的人,待员工如家人。员工家庭遇到困难,他经常私下解囊相助。高级经理帅振怡说:“永辉西安店开业前,一批骨干要从重庆赶过去筹备。按集团规定只能乘火车去,李总觉得大家加班加点太辛苦,就给所有人订了往返机票,还嘱咐大家注意休息。”但李国自己不太注意身体,由于长期接打电话,他的右耳听力已出现永久性损伤。
李国还很惜才。郑成刚从外资大超市跳槽到永辉当店长后,遭遇了“滑铁卢”,业绩下滑较大,心灰意冷的他提出了辞职。李国到门店找郑成刚话别,发现这个第二天就要离职的人,还在卖场跑前跑后,尽心尽责地站好最后一班岗。李国觉得,这是个人才,得把他留下。他像当年郑文宝劝说自己一样,想方设法留住了郑成刚,还把自己的管理心得传授给他。现在,郑成刚已成长为渝东北区的负责人,掌管的几家门店年营业额突破15亿元。
近年来,重庆永辉人才辈出,已累计输送了多个大区经理,被提拔的很多,跳槽的很少,大家都把永辉当成了自己的家。
妻子眼中的好老公
同事们都说李国是个工作狂,家里的事几乎都丢给妻子打理。记者本以为会从李国的妻子朱梅芳那儿听到一些“怨言”,不想,她却评价李国是个好老公,更是个好爸爸。
朱梅芳和李国同年进入永辉超市福州黎明店。当年,李国意外落选防损组长,却因此收获了朱梅芳的芳心。“我看着他跌倒,又重新站起来,觉得男人能屈能伸也如此可爱。”
朱梅芳说,丈夫对事业十分执著,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虽然工作繁忙,但也会见缝插针地安排好家事,晚上加班超过12点回家,必定会打电话回家“报备”。“我对烟味过敏,他从不把异味带进房门。”
他们还约定,工作时,彼此不是夫妻,不掺杂私情;回到家,他们不是同事,绝不让工作影响生活。两人就这样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一起走过了13年。
虽然近几年业绩骄人,但李国心头始终高悬着4个字——“居安思危”。李国说,零售业瞬息万变,要打造民族零售业的“百年老店”,永辉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
在李国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华西4个省、直辖市的巨幅地图。下一个10年,李国将带领团队主攻四川市场,力争缔造一个新的“百亿大区”。面对新征程,这位退伍军人,目光如炬,步履坚定。
(记者 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