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初莲花超市将落户西安 某本土超市展开“封杀”
发布时间:2004-06-25 |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当国际零售巨鳄以压倒性的姿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的零售业无论是从核心竞争力,还是经营理念上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第一主流零售业态的连锁超市,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惶恐不安。或许西安的超市之争只是这场竞争中的一个闹剧,但面对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确实需要正确的决断。
2004年5月18日,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易初莲花零售超市通过听证会,定于6月落户西安高新区。
6月初,西安地区某大型国内连锁超市向其场内供货商发出口头通知,不允许供货商与易初莲花进行商业合作,否则超市将对该供货商的货品采取撤柜或部分下架处理。
这种看似为限制对手抢占市场,而使用的“坚壁清野”战术,是否是本土超市寻求外资围剿突围的最佳选择?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开始了调查。
从6月初开始,在西安供货商行业里有一个消息悄悄蔓延,西安市的一家大型卖场向与其有合作关系的部分供获商发出了口头通知,要求这些供货商不得与易初莲花合作,一旦在易初莲花发现相同商品,该供货商的货品轻则部分下架、重则全部撤柜。消息一经传出,相当一批中小供货商在经历了一次痛苦抉择之后,纷纷放弃和易出莲花的合作。在采访中,记者找到了一位既给该大型卖场供货,又已同易初莲花签约的供货商,他告诉记者,或许是因为自己公司经营规模较大,如果卖场采取上述行动引发对抗,场内部分畅销食品将面临断档,超市利益也将受到很大的损失,所以截至目前公司并未接到超市这方面的通知。但他也从同行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并与自身的代理厂商进行了沟通,厂家表示一旦有变化将由厂家直接出面帮助协调。
并非所有供货商都有如此硬气的资本,对于大多数品牌认知度不高的供货商来说,莲花超市毕竟是刚到西安的外来客,所有合作的基础都要等待市场的选择,而另一边,与自己合作的本土超市已经掌握了西安零售超市至少30%的市场份额,谁又愿意用这30%的市场利润去进行一场豪赌?不过,不反抗不代表没有情绪,对于这种利用卖场优势采取“高压政策”的霸王条款,更多的是一种不理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十分怀疑靠这种不理智的竞争手段真的能遏制住外资零售商的扩张态势?麦德龙、易初莲花已经陆续进入西安,不久法国的家乐福也将在此落户,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资超市,市场蛋糕进一步细分,高压下的供货商又会忍耐多久?一旦脱离了本土连锁超市的控制,这个看似牢固的“防御战”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坍塌。
实际上,本土连锁超市对于易初莲花的经营策略一直抱有一种抗拒心理。在采访中,金花超市的一位主管就告诉记者,易出莲花在国际上获得成功,主要是靠其“天天低价”的销售策略。而这种全部商品天天低价的销售方法与本土的超市经营理念就出现了巨大分歧。易初莲花以低廉的进店费与规范的管理吸引供货商,但为了达到商品的低价竞争优势,要求所有供货商压低自己商品的进价,这种方式实际上并未降低易出莲花的经营利润。而对于供货商来说,与面对种类繁杂的进场费和赞助费相比,降低商品的供货价格或许更加划算。问题是,如此一来,就打破了西安本土连锁超市的默许行规,让超市收取赞助费和进场费这一主要利润来源严重受到威胁,而“天天低价”引起的价格战也使本土企业价格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这种情况下,在西安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卖场必然会有所行动,利用自己现有的市场优势力求把易初莲花做成一块并不诱人的蛋糕。
市场学专家对于这种竞争手段表示非常遗憾,面临外资巨鳄,我们的本土企业首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其开展合理的竞争,而不应该采取这种掐断竞争对手供应系统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外资冲击国内零售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清外资企业的优势都是什么。简单的说,超市竞争更多是来源于谁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质量更好、品种更全的食品和日用品,谁就获得了超越其他企业而稳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不能认识到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夺取胜利最稳健的方式就是提高核心能力。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本土企业最迫切需要将“知识与能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扩大。拒绝竞争无疑于饮鸩止渴,真正看到差距而去弥补,才能在未来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