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麦德龙超市办卡“内外有别”遭质疑
发布时间:2006-08-07 | 信息来源:北京广播网
8月5日,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刘女士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述说了自己早上在万泉河路新开张的麦德龙超市遭遇的“窝心事”。刘女士5岁的儿子在附近海淀公园游玩时被蚊虫叮咬,想到该超市买花露水擦擦,谁知被超市员工以“不是会员”为由拒之门外,而更令刘女士不解的是,在超市门口张贴的会员卡办理须知上,中国人和外籍人士被“差别”对待。
消费者屡屡被“拒”缘于不符合办卡条件
昨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位于万泉河路附近的麦德龙超市看到,尽管服务台前约30平方米的空间内挤满了人,但通过入口进入卖场的并不是太多,许多消费者乘兴而来,最后均因不符合办卡条件悻悻而归。
“我一个老头子大老远赶来,进去看看都不行吗?”一位拄着拐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大爷好不容易挪到超市入口处,却被工作人员阻拦在门外。经过十几分钟的僵持后,老大爷最后还是一步一挨地离开了。“这个超市不是为咱中国人开的!”当看到几个外籍人士顺利办好手续,进入卖场后,老人一边走,一边发着牢骚。记者看到,在此后的半个小时内,隔几分钟就会有四五个人被拒于超市之外。
办卡条件存在国别“歧视”?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麦德龙超市大门口和在办卡区都张贴了醒目的办卡须知,该须知注明,会员卡办理不面向个人,须持有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代表身份证和个人身份证才能获得免费的会员卡。而在企业办卡的说明牌旁边的显著位置还张贴着一张以中文、英文、日文三种文字注明的外籍人士办卡须知。上面注明只需出示“外籍人士居留证或绿卡、单位介绍信”即可,记者在现场目睹了一位持有阿根廷护照的赵小姐只出示了护照,就顺利地办理了该超市免费提供的会员卡。
一位负责办卡的服务小姐证实,外籍人士及港、澳、台同胞和内地人的办卡方式确有不同。当记者问到为何存在此种差异时,一位负责办卡咨询的小姐脱口而出:“因为外籍人士特殊啊!”另一位工作人员则称,这个规定是上面下来的,她们只是执行者,具体原因也不知道。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工作人员私底下告诉记者,当得知有这种不同的会员卡办理方案时,她们中的一些人也觉得无法理解,但是这是上级部门的规定,她们也只得遵照执行。
店方解释:工作人员对条例理解出现问题
记者随后试图采访该超市值班经理,但该经理一直未出现,只是通过前台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说法:外籍人士办卡程序不同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企业在国外,如要求出示企业经营执照不太现实。另外,外籍人士办卡也并非只需提供护照,而是需要同时出示单位介绍信。至于记者看到的只出示护照即成功办理会员卡的情况,是工作人员对条例理解出现了问题。(线索提供/刘女士)
消费者观点 区别对待让我们很“受伤”
“你们超市实行会员制是你们的商业经营策略,我们无可厚非,但中国人办卡与外国人办卡区别对待,这不是典型的歧视吗!”一位二十几岁的男子正跟前台的服务人员在那里较真,要叫他们的负责人出来,给大伙一个说法,而工作人员则以周末老总不在为由拒绝了。
“拿单位法人代表的身份证和经营执照副本来办会员卡,对于我们这些想逛超市的老百姓来说有点不现实,”一位大老远从丰台赶来却被拒之门外的李女士对超市的企业会员制表示了不满,“既然是只能以企业身份办理会员卡,那为什么外国人就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办卡?超市这样做让我们这些不能办卡的中国顾客心里不好受。”
专家观点 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针对麦德龙超市推出的不同会员制实施方法,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表示,这种行为在他看来首先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其次,与我国大型超市针对不特定人群经营的商业惯例相比,这种采取企业会员制的方法明显是针对有限的一部分人群,因而它与我国的商业惯例不符。同时,邱律师认为,此种做法不排除商家利用部分会员准入的方式进行炒作来吸引公众的注意。最后,邱律师呼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应该针对此种行为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