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鲜令”实施 “鲜牛奶”难觅
发布时间:2007-01-09 | 信息来源:茂名日报
经过了一波三折的奶业“禁鲜令”终于从1月1日开始执行了,这意味着今后市场上标注的“鲜牛奶”彻底消失了,乳品企业也不得再利用“鲜”字标签来进行商业炒作,误导消费者。面对“禁鲜令”执行一周,记者走访了本市各超市以及批发点,发现市场规范难觅“鲜牛奶”的踪迹。
据了解,由于大部分消费者追求天然、健康饮食,以往一些乳品企业抓住这点,在广告宣传及产品包装上都打着“鲜牛奶”的招牌,久而久之形成了市民一种消费误区,认为鲜牛奶就是好牛奶,而无法直观识别高温灭菌奶和巴氏奶,这对成本支出相对高的巴氏奶企业是一大损失。一位正在油城五路超市采购的顾客就反映,过去买牛奶比较注意“鲜”字,因为以为鲜牛奶营养、口感方面具优势,如今“禁鲜令”实施,消费观念的确应转变了。该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过去的销售情况来看,利乐砖包装的带“鲜”或“纯”字的牛奶较受消费者青睐,它们的保质期在6—8个月,“禁鲜”后,生产日期标示为2007年1月的包装如今都难觅见“鲜”踪。并且,尽管卖场无权干涉厂家的标注,但也说明了各生产企业应对新规早有准备。
在另外的一些超市及便利店,记者同样没有发现违规现象,蒙牛、伊利和三鹿等品牌的不同形式包装袋上,以标注着“纯牛奶”字样的为主。而过去一直标注“鲜牛奶”的几个巴氏奶品牌也都改换了标志,三元牌牛奶包装上印着“巴氏奶”,而光明、三鹿牛奶都改为了“纯牛奶”的字样,还在“纯”字上大做文章,“纯牛奶”、“特浓纯牛奶”的包装最为普遍。随后记者还在占据家庭预订瓶装鲜奶服务前位的风行、燕塘及本土金维等销售点了解到,早在上年中旬,“标鲜”瓶装就取消了长久以来沿用的名称,而改用“纯牛奶”,尽管目前新标准实行,但没影响其销售,大多消费者买牛奶爱认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