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中国零售格局之2006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发布时间:2007-02-17 |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未来外资零售企业必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成为重组并购的主要参与者;而部分优秀的民族零售企业也会加强对重组并购方式的使用力度;不过更多的民族零售企业,将是这场并购热潮中被重组并购的对象 


  2006年新春伊始,当家乐福前任中国区总裁施荣乐带着他独特的微笑彬彬有礼地表示:家乐福计划在中国再开20家大卖场,预计将新招员工多达上万人的时候,他或许并没有预见到,中国——这个它一路领先的市场,掀过2006年最后一页的时候,竟然布满了它在国际市场的宿敌。

  中国零售业在全面开放的第二年,延续了上年的高景气度,在增速稳步提高的上升通道中继续运行。来自国家权威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了12%,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位,而2006年这一增速在稳步提升,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达12.6%,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7.6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3.5%。根据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检测系统的统计,2006年前10月份,中国千家核心零售企业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5.5%,增幅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个百分点。

  外资高价并购

  一片欣欣向荣的热闹中,中国零售企业第一次见证了外资并购的魄力……

  以家乐福为代表,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首次动用收购方式兼并了知名富豪刘永好旗下的乐客多上海门店。

  全美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BestBuy)出资1.8亿美元收购了中国第四大家电连锁企业江苏五星电器约56%的股权,从而结束了对中国近3年之久的“视察”,正式踏入中国市场。

  而继2004年收购乐购连锁超市50%股权,英国第一大零售商特易购(Tesco)宣布进入中国2年之后,再次出资1.8亿英镑(约24亿元人民币)增持乐购超市40%的股权,至90%。

  紧接着,全球最大的建材超市家得宝以1亿美元的代价将家世界家居的12家门店以及约3000名员工“装入口袋”。

  还有沃尔玛。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这家排名世界500强首位的巨无霸收购好又多的方案最近已得到商务部批准。至此,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总数和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家乐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后发现,沃尔玛收购好又多的市销率(P/S)约为1.1倍,依据商务部的数据,好又多2005年的销售规模为132亿元,如果按照2%的较高净利润水平测算,好又多的净利润为1.4亿元,市盈率(P/E值)达到了56.3x。以2004年7月Tesco收购台湾乐购在中国大陆25家门店的价格计算,其市销率(P/E值)约为51x。相比较而言,华润2001年收购深圳万佳时,市盈率为19.8x;联华超市收购拥有25家标准超市的杭州华商集团50%股份时,P/E值为17.5x。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外资企业并购付出较高的收购估值。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郭海燕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收购往往以快速进入或快速提升规模为目的,并购对象往往是已建立起一定跨区域门店网络的公司,即便有缺陷,但其更看中收购对象的总体规模和网络覆盖宽度。根据2006年盘点资料显示,外资在大型综合超市领域已占据主角。

  本土百货整合

  事实上,2006年并购热潮并非由外资专美。审慎观望之后,中国的民族零售企业也开始发力。

  去年,物美集团出资3.7亿元收购和增资美廉美,最终持有其75%的股权。在完成北京区域市场整合之后,物美集团继续转战全国市场,在宁夏收购新华百货确立其西北市场的架构、在长三角地区收购江苏时代超市形成了华东经营体系。

  在资本市场搅热市场的“银泰系”先后通过流通市场收购百大集团、鄂武商股份,计划做大百货板块。近日又从香港传出消息,浙江银泰百货计划下个月在香港上市,融资2.5亿美元。

  2006年,来自深圳的茂业集团收购成商集团(600828.SH),不仅借壳上市,而且将资源网络拓展至西部地区。与此同时,海航集团收购宝商集团(000796.SZ)(行情,资讯);百盛集团收购北京百盛44%股份,并迈出独资的第一步。

  中国本土百货企业去年的整体表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06年,以王府井(600859.SH)(行情,资讯)、大商股份(600694.SH)、广州友谊(000987.SZ)等为代表的零售业上市公司涨幅显著强于大盘。中信建设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人士认为,业绩增长一方面是股权分置因素和整体环境向好,带动了整体零售行业估值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来自于门店的扩张,以及提高已有门店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

  由于中国行情看涨,韩国乐天百货新闻发言人前不久表示,将联手银泰于2008年上半年之前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设立店铺。有知情人士透露,两家的合资比例是50:50,店铺将租用建筑运营,营业面积将达1.5万多坪(1坪=3.3平方米)。届时会根据北京店的营业业绩,有可能在中国开更多的店铺。此外,百盛集团也于去年在香港上市后,又发行2亿美元的有担保优先票据,用于收购在中国内地经营的管理门店。

  家电连锁垄断变局

  2006年4月,永乐和大中在1年内通过股权互换的方式,完成永乐对大中的收购。2006年5月,百思买1.2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51%股份。2006年7月,国美、永乐合并,国美电器以总金额52.68亿港元的代价收购永乐电器。家电连锁零售行业是近年来扩张最快、变化最多的行业之一。上述收购完成后,国美将摇身变为家电连锁零售行业的巨无霸企业。中国家电连锁将成为国美、苏宁双寡头垄断的格局。

  中信建设证券研究所资深分析人士认为,为避开巨头渠道锋芒,3C领域成为家电连锁零售商竞争的新领域,3C和3G市场快速增长。北京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家电及IT、通讯市场总的容量约5300亿元,其中手机1200亿元、电脑860亿元,都超过了传统的家电大户——彩电的815亿元、空调的485亿元和冰箱的245亿元。而数码类产品作为目前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主力品类,在所有消费电子产品中保持着最快的增长。

  来自安永的一份研究表明,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5年不退。目前中国零售业整合度仅有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中国零售10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需要通过资本并购方式进行长期的整合。

  行内人士认为,面对日益惨烈的竞争,并购成本已低于企业自营开店的成本。因此,未来外资零售企业必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成为重组并购的主要参与者;而部分优秀的民族零售企业也会加强对重组并购方式的使用力度;不过更多的民族零售企业,将是这场并购热潮中被重组并购的对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购之后企业之间的重组是一大难题,中国零售企业有其独特的产生、发展背景,无论在文化、体制、结构等方面的整合都有相当的困难。收购企业并购后,能否完成整合,将直接决定零售企业的命运以及在中国未来的市场格局。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零售业格局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第一财经日报    田爱丽)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