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消费者对曾经遍布沈阳大街小巷的“一元店”不会陌生。各种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的生活用品以一两元的低价对外出售。大多数“一元商品”质量低劣,个别的还使用了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废旧材料。近日,沈阳家乐福超市店里也开始摆起了“一元”、“三元”的“路边摊”,记者发现在这些低价销售的杂货商品中竟然掺杂了“三无”产品。
低价杂货任君选
走进家乐福北站店和文化路店,在入口处就能看到几处摆满杂货的摊位,分别挂着一元、三元、五元的醒目价签,吸引了不少顾客挑选。记者注意到,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塑料制生活用品,也有少量小工艺品、厨房用具等。记者拿起一个塑料手提袋,除了在袋底看到贴着一张超市打印的条码外,产品上竟然没有任何标签,品名、生产厂家和地址根本无从得知,这塑料手提袋竟然是标准的“三无”产品。记者又查看了其他的低价商品,大部分的产品都有生产厂家,但是产品标签都被超市自行粘贴上的条码纸遮挡住了。
记者询问了一位工作人员,她表示,这些产品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超市集中搞促销。记者拿起“三无”的塑料手提袋向她询问,她翻看了半天回答说,“这是从厂家统一进货的,肯定不是假货。可能标签在产品的大包装上,超市不可能有假货的。”
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挑选商品的女士,她表示,“这些东西是挺便宜的,但是质量一般。像这刷碗布,用不了几次就坏了。还有这个塑料杯子,这么薄,碰一下肯定碎。”记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一个塑料小碟已经缺了一角。旁边另一位阿姨挑了半天也没有中意的商品,她告诉记者,“这大超市卖的东西怎么和街边‘一元店’差不多啊,质量一点也不好。”
“一元”商品多为假冒伪劣
走出超市,记者来到一家挂着“清仓甩卖,全场一块”的“一元店”里。尽管地方不宽敞,但来来往往的购物者还不少。一位老大娘正在挑选一些生活用品,记者悄悄问她:“这些物品拿回去能用吗?”大娘说:“还能凑合用,反正便宜。”记者仔细浏览了一下堆放在货架和满地的小商品,发现劣质的商品占去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商品都没有说明书、产品介绍,有不少甚至连生产厂家都没有,物品看上去也粗制滥造。卖的勺子、叉子之类器具,厚度很薄,边缘粗糙;一些黑色、蓝色的圆珠笔是一元钱两支,记者拿了两支在纸上划划,却写不出字。
废料生产危害健康
据业内人员透露,“一元店”并不像广告宣传的那样是清仓甩卖,大部分商品都是假冒伪劣的,东西虽然价廉但并不物美,很多店里卖的都是从生产厂家进的残次品,或是从一些私营的黑工厂购进的过时货。还有很多“一元”商品是由专门小作坊厂家负责生产的。像一些塑料制品,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一些回收废料甚至是工业废料做原料,成本可低至几分钱。化妆品基本用石膏粉加工而成,而这些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成分里含有大量细菌,其生产原料含有各种劣质香精和有毒色素,长期使用,可能会损害人体的肝、肾等器官,严重的会引起人体中毒。
消协的相关人士表示,消费者在选购一元商品时要慎重,这些便宜的小日用品就算坏了,一般也很少有消费者愿意费时费力去投诉。“一元”商品在某种程度上给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困难家庭的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商品无论价格多便宜,也不允许是假货。“一元”的商品也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