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报纸总是会刊登各家卖场的特价专栏,如7990元的飞利浦电视机;8300元的索尼电视机;4799元的组合音响……这些特价机价格比平时低了不少,因此许多消费者都把购买目标锁定在这些特价机身上。但是,我和我的几个朋友都碰到过这样的事,照着广告到卖场买家电的时候,销售人员却说,现在没货。
就在前几天,某家电连锁打出了周末特价的广告,我看上一款商品。于是,拿着广告在周六的下午去了卖场。结果销售人员告诉我,已经卖完了。明天会进货,明天再来看看。紧接着销售人员十分热情地说,要不您再看看其他品牌的,贵不了多少,功能更多,外形更新颖。我没有理会,心想,这简直就是在诱购。
等到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结果是,货还没到,下午可能来。也就是我家离卖场近,早早吃完晚饭我又去了卖场。结果被告知,货来不了,不过明天一定会来。但是明天就不再优惠。
你说气人不气人。要我看,这简直就是欺诈。这也就是我家近,溜达着就可以来看看是否来货。要是家离得远的,这不是遛消费者吗!来回的车费谁付啊,还有时间、体力。
当然,春节、“五一”、“十一”是销售旺季,断货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可以理解的。商店里产品型号众多,不可能每一款都大量备货,卖场只能对热销产品或者是关注度比较高的产品重点备货,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同样可以理解。但是,却不能始终都没货,等不降价了,货也到了,实在不像话。有的特价广告中明确写了限购多少台,如果我没买上,也不埋怨,谁让咱没抢过别人。可是,既不限量,也不限时,就是没有货。这样搪塞消费者实在不厚道。
我觉得这就是欺诈,如果说欺诈有点严重,那么虚假宣传总是该算的。在打折、特价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事并非一件两件。我有两个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就都忍了。因为要投诉实在太费劲了。还有,一般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往哪里告,而且能告准。俗话说,吹牛不上税。正因为没成本才会有人吹牛。用特价蒙消费者要比吹牛恶劣多了。我看应该叫这些骗消费者的商家“上税”。应该建立一个投诉、监督、处罚的办法。降低消费者投诉的成本,提高说谎人的成本。
还有,提醒消费者们,以我的经验看,在节日期间如果要想买特价商品,还是赶早。用句俗话就是,顶着门买。也就是,在人家还没开门就去等着。这样刚开门商家总不能拿断货当借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