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对外表示,食品产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7月25日,为结合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商场、超市的自律经营,“促进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提高整个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控制管理水平”,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制定了《商场超市食品安全关键点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海淀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国家很重视的问题,这几年重视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他们发布《规范》的初衷,也是希望可以鼓励市场主体增强自律意识,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得比现在更好。
据记者了解,此《规范》目前已经在指定的23家大型商场、超市开始试行。9月份,海淀工商分局将开始进行一轮全面的检查评分。
记者从海淀工商方面了解到,此次《规范》的试点单位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德龙”),是积极主动报名要求工商部门给予其检查和评定的,而经相关评查后,麦德龙已达到了A级良好级别。在25日现场会上,该企业也介绍了推行《规范》的经验做法。
就此记者也专门走访了位于海淀区新建宫门路的“麦德龙”。麦德龙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其内部对食品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这次之所以主动申请有关部门检查,也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通过检查,达到A级标准。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海淀区其他几家大型商场、超市了解情况,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
一些暂未列入评比范围的小便利店的老板们则对记者表示,大超市这样评比很好,“我们这些小超市,其实也是经得起评比的。”他们表示,现在自己进货也都是品牌代理商直接送货上门,而且这些小超市,专门针对老客户,他们自己也特别注意食品安全,所以他们认为,要是工商局也能上门来给他们评一下级别那就更好了,那样老客户也能更信任他们。
而对于市民来说,《规范》的发布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方向,让他们知道哪些商场、超市的食品是合格的,而那些又存在着问题。
但也有人认为,大超市是他们一直比较信赖的,不信赖的只是那些街头巷尾的小铺子,还有饭店。他们认为这些地方的食品往往是做出来直接吃的,更应该对这些地方加大监管力度,尤其应该把饭店也纳入评比。再就是加大对生产源头的监管,这才是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
另有一些人也替那些纳入评比范围的商场、超市担心起来,担心一旦它们中的某些被评为B或C,会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
而针对此问题,工商局食品质量监管科的袁科长则解释说,分等级只是为了让企业更加自律,企业本身存在差异是既定事实,其实也是企业自己给自己打分。企业就像是答卷的学生,而工商部门就像是阅卷的老师,只是给他的“学生们”标明分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