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8月14日联合发布消息称,2007年上半年海南省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4%,8月下旬将开展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风暴”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将对老百姓生活必需的主要食品进行重点抽检,并严禁小作坊的产品进入超市。
乡镇小作坊食品质量合格率偏低
海南省现在共有613家食品企业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占食品生产企业的65.42%,月饼生产企业获证数已达25家。随着糕点7类以及26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实施,海南省获证企业将达到80%以上。
上半年质监部门共对海南省生产加工的大米、食用植物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30多类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4%,其中乳制品、肉制品等合格率较高(90%以上),冷冻饮品、方便熟食、酱腌菜等合格率较低,仅为60%以下。
监督情况显示,规模企业、获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食品合格率较高,乡镇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合格率偏低。
绝不允许小作坊产品流入超市
目前,海南省已确定该省食品安全监管整治重点,重点食品为大米、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冷冻饮品、软饮料、饮用水、水产加工品、椰子制品、酒类等,确定了32个城乡结合部、115个村镇加工点、435家企业作为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对象,建立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社会信息员协同监管制度。
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小作坊产品是否进入超市的问题,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小企业小作坊的整治一直是海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已查处71家无证无照、制售伪劣食品的小作坊,责令72家无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限期整改,为探索小作坊监管的经验,质监局在海口美兰区和文昌市设立了小作坊监管试点。对小作坊生产的如米酒、花生油等产品,严格要求进行质检,通过监控流向的手段限制在区域内销售,绝不允许进超市。
据了解,下半年,省质监和食品监管部门将对老百姓生活必需的主要食品如大米、海南粉、食用油、猪肉、蛋、牛奶、红鱼干、酸豆角等七大类制品13个品种进行重点调查和检测。8月下旬,将开展以食品为重点的“风暴”质量专项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