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华联吉买盛获悉,华联吉买盛从去年开始的门店转型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效果。去年下半年公司的销售额开始走出低谷,今年单店平均销售额增长了10%。今年9月初整体转型、改造成为社区邻里中心的新村店3个月的零售额猛增了三成。
先建社区邻里中心店
据华联吉买盛总经理蒋晓飞介绍,吉买盛目前最有优势的是门店数量,但未来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品牌竞争力和成本承受能力较弱,较难在短期内从门店、销售规模上取得突破。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提升竞争力,必须要努力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在细分市场上取得相对优势地位,对目前的定位、经营思想、经营方法进行转型和变革。要根据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调整商品结构、购物环境和服务手段,让卖场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购物场所,还应该是消费者休闲的去处。
在门店转型、改造方面,吉买盛的门店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卖场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的门店,转型、改造成以生鲜食品经营为主的邻里中心店模式(GMS NEIGHBOUR STORE),以新村店为代表;一种是卖场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门店,转型、改造成扩大场外招租面积,引进专业专卖店,能满足消费者一次购全及对品牌和服务功能的消费需求的购物中心(GMS SUPER CENTRE),以江湾店为代表。第一步转型的重点是社区型的邻里中心店,继新村店转型成功后,明年春节后将转型、改造社区型的控江店。而大型的同心店、莘庄店将转型、改造为功能更加丰富的购物中心,已经列入明年门店转型、改造计划。
对于2008年的转型目标,蒋晓飞告诉记者,转型、改造后的社区型门店将成为初具差异化、较强竞争力的新一代门店;以单店当年绩效的增长,弥补投入和费用的增长,形成转型门店的良性循环。
转型后食品区域面积增加
新村店转型、改造前物业破旧,设备简陋,在附近新开的大卖场和5家大卖场免费班车的围攻下,零售同比下降10%左右,客流同比下降12%。从今年7月份开始,作为吉买盛第一家社区型转型门店,新村店在基本不停业的情况下,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全部改建项目,9月6日以社区邻里中心“品质生活”的崭新形象重新开业。记者昨日在新村店看到,门店整体VI、CI形象焕然一新;灯光、冷柜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卖场布局、人流动线更加宽敞、流畅;生鲜、食品经营面积明显增加;档次高的品牌商品比比皆是;中午时段人流并未显得冷清,烤鸡柜台前还挤着10多位顾客。
据介绍,新村店经过转型、改造,食品销售面积占比从65%增加到75%,其中生鲜经营面积占比从25%增加到近40%。商品单品新增1000多个,淘汰2600多个,形成了“美邻坊”日化产品、高档酒类商品等多个商品板块。
生鲜食品方面引进了高端农产品和品牌生鲜商品,提升了生鲜商品的品质和档次,增加了生鲜单品220个。猪肉、牛肉通过增加自营的方式开发品种,拉开产品线,尽可能做足两头生意。常规品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低价形象吸引顾客。高端品种通过深加工、精加工辅之专人服务和推介,既提高了毛利,也满足了高端顾客的需求。肉类销售同比增长了62.7%。禽类食品方面引进了安吉竹林鸡、雪山鸡、沂蒙山鸡、崇明生态鸽、正大分割禽等,销售同比增长58.9%。生鲜销售占比由改造前的22.7%上升到现在的24.7%。
熟食食品方面引进了凉拌菜系列,自制开发了半成品菜系列、烤制品系列、卤制品系列,新增单品78个,销售同比增长了58%,其中自制熟食同比增长197.4%。熟食销售占比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食品方面首次引进了进口食品单品267个,新设装潢一新的厅房式洋酒和高档酒区域;新增了高品质小包装大米和有机杂粮,扩大了优质食用油的陈列排面,新增陈列进口饮料、啤酒、黄油的环形风柜。高档酒类销售同比增长223%,米面制品销售同比增长45.2%,食用油销售同比增长57.9%。
非食品区销售增29%
非食品区域在经营面积缩小的前提下,淘汰了600多个洗化单品,引进美宝莲、资生堂、施华蔻、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152个单品,设立了200多平方米的“美邻坊”个人护理用品集中销售区域,设立了美宝莲、玉兰油、旁氏、男士用品等形象专柜。洗化大类销售同比上升18.52%,其中化妆用品同比上升了80.4%。淘汰纺织品、日杂、小家电类单品2000个,引进单品226个,通过调整使单品更加精炼,价格带更加清晰,品牌和功能更加合理,销售不跌反升。内衣销售同比上升45%、卧室用品销售同比上升45.9%、塑料制品销售同比上升105.4%、学生用品销售同比上升697.1%、家庭电器销售同比上升209.7%、厨房电器销售同比上升为156.9%。非食品区域通过调整,单品更加精炼,价格带更加清晰,品牌和功能更加合理,销售不跌反升,非食品销售同比上升了29%。
(上海商报 记者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