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门户开 地方政府优惠引外资
发布时间:2009-11-22 | 信息来源:文汇报
总值超过8,000亿美元的中国零售市场,是当前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美国市场调研机构TNS Retail Forward去年中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未来5年里,中国的零售额将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中国的零售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4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场,仅次于美国。
自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内地零售业逐渐打开大门。2004年对外资全面解禁后,内地零售业就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2006年3月,中国商务部将绝大部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从国家下放到地方,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内地商业领域的门槛,不过对企业的店铺面积和门店数额有所限制。去年9月,中国商务部再发文件,将外资零售门店的审批权下放到省一级商务部门。漫长的审批时间束缚删除,外资零售巨头开店速度骤然加快。
免租减税 提供配套装务
除自身实力上的优势,外资零售巨头在内地二三线城市开店亦常获得额外的优待。据记者调查,部分地方政府为引进项目,会给出众多优惠条件,如减免税费,加之租金相比一线城市更低廉、较佳地段还未被瓜分,一系列有利条件吸引外资零售商纷纷抢占先机。据了解,沃尔玛在济南万达商业广场的物业,被免收3至5年的租金。为配合外资的商业项目,当地政府还会提供修路、开路口以及设立交通灯等“配套装务”。
外资占大卖场8成份额
据悉,当前进入内地的欧、美、日、韩及港澳台知名零售商集团已近300家,在各大中城市开设经营点1,400多个,部分还进入20万人口级别的小城市。据了解,中国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总额不及外国零售企业,利润率比外国零售企业低2.5个百分点。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外资零售巨头已夺得大卖场近80%的市场份额,情况甚至引起本土超市企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