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武汉中百:将继续加大“农超对接”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0-01-06 | 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对于农产品而言,在流通环节每一环至少要加5%-10%的成本,而且流通环节越多损耗也越高,最高可达20%。农超对接后不仅可以使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同时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增大了。  

  日前,记者与一位武汉同行聊起当地农产品话题时,对于以上这么多的销售“大王”,他居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们这儿的‘养鸡大王’、‘养猪大王’可能不大为人所知,但这些农产品销售‘大王’在业界绝对是响当当。” 

  至于其个中原由,该同行提到最多的便是武汉超市龙头企业的“农超对接”战略。其中武汉中百更是翘楚,一年的农超对接金额就达到了40多亿元,带动20万户农民致富。近年来,武汉中百还成功地让湖北省40多种农产品走向规模化生产。 
  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尽管各地都不乏农超对接做得不错的企业,像山东家家悦、南京苏果、福建永辉等,但像武汉这样一个城市里几大商超都在做,而且都还做得不错,还真是不多。“应该说,武汉在整体上还是走在了前列。” 

  据介绍,2008年8月份,应重庆市商委邀请,武汉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给当地500多名机关干部讲课交流,其主题便是超市如何进行“农超对接”。 

  模式的转变 

  尽管武汉中百没有入选首批国家农超对接试点企业,但这并不能影响其一步步摸索出独特模式的创新和成绩。 

  程军告诉记者,事实上,在9年前,武汉中百便在国内率先提出“源头采购”——公司动员湖北一些地市级政府向中百推荐农产大户,然后集团负责人亲自带队到田间地头收菜,搜罗风味小吃。这就是武汉中百农超对接——“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 

  程军说,该模式在当时来说还是走在了前列,也确实为公司带来了不少的实际利益,但现代化的超市直接面对组织化相对较弱的农户,无论是货源的稳定还是品类的需求,以及食品安全都没法保证,所以必须得改。 

  尽管后来随着农超对接的深入,该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但由此确立的“菜采田头、瓜采地头、果采山头”做法却成为中百铁打不动的采购标准。武汉中百自去年以来共销售标准化示范园区农产品达千万元以上,采购数量达7000余吨,采购范围和品种遍及武汉市内主要标准化示范区,推进了大面积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这主要得益于2006年公司推出的一种新的农产品采购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程军介绍说,“以前,我们直接下地头采购,看农户有什么,哪些东西可以卖。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根据市场需求,什么卖得火,我们就让农户种什么。” 
   
  像“蔬菜大王”兰贵娥,1999年只是中百仓储的一个蔬菜配送中心,2006年伴随着模式的变革,武汉兰氏蔬菜有限公司也成立了,还成了武汉中百的蔬菜基地,一跃成为武汉市蔬菜种植、配送及“菜篮子”工程的龙头企业。 

  为牢固把握商品供应链的源头,武汉中百集团通过兴建快生菜基地实行蔬菜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初,武汉中百在东西湖区柏泉农场投资580余万元,兴建了武汉市规格最高、设备最先进、辐射带动面积最大的标准化快生菜生产基地,由具有丰富快生菜生产经验的菜农根据企业标准种植。 

  据了解,该基地首先与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合作,共同研究超市生鲜市场,制定了基地快生菜生产、采收、流通上市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标准。基地还使用了多项高新技术,使产品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 

  零费用的创举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介绍,我国超市与农业合作有多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简单的采购订单合作。超市与农民、农业合作组织或各级政府合作,签订采购订单,包销生鲜农产品;第二种是生鲜产品质量控制,超市除与农民或相关组织签订采购订单外,还在种子、种植技术等农产品生长环节给予农户相应的支持和培训。第三种是超市与农产品基地合作或超市自建农产品基地;第四种是超市自建试点基地,带动和组织农民扩大生产以及超市自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生鲜农产品批发与零售。 

  裴亮表示,目前我国农超对接主要还是停留在第一、第二个层次,“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也是目前商务部重点推广的对接模式。 

  如此看来,武汉中百在模式选择上应该还算是走在了前列。但如何真正地保护农户的利益,可能也是目前农超对接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毕竟,这么多年来,零售行业养成的食利型模式想改也难。 

  长期以来,一个商品要进入超市,“进场费”少则几千元、多则数十万元。对于附加值不高的农产品来说,这笔费用简直是天价,很多盼望推广农产品的农民望“超市”而却步。 

  2004年7月,武汉中百仓储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农产品进超市“零费用”——免收进场费,“农超对接”有了突破性进展。很快,全国各大超市纷纷效仿,农产品进超市不再是农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武汉中百一位工作人员“备感委屈”地表示,“现在说起农产品进超市‘零费用’,媒体只知道家乐福,其实鼻祖还在我们中百呢。” 

  目前,湖北多地特产,如利川莼菜、宣恩火腿等20余个品种在中百仓储各大卖场均表现不俗。以鹤峰野竹笋为例,仅一个单品全年销售额就达100余万元。眼下,农产品的销售额在中百仓储的总销售额中占据三成。 

  2006年,中百仓储又推出农产品加工品进超市“零门槛”。程军称,此举旨在打造一个“农场对市场,共同奔小康”的城乡经济对接共赢模式。 

  “零门槛”的含义远不止这些,除告诉农民市场信息外,中百仓储还引导他们注册商标,改进工艺。 

  业态的创新 

  为了农超对接的更好实施,2006年,中百集团专门成立农产品经营公司,对农产品采购进行专业化管理,与一批生产稳定、种植管理水平高的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入集团的配送体系。 

  另外,公司还建立了储备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成为超市供应链的核心,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储备功能,成为农产品储备体系的重要补充。目前,中百集团在农产品采购、存储、配送、分拣、销售、财务结算等环节建立了一套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如今中百各大门店的鲜菜,一般4个小时就能从地头摆到货架上,如果哪个门店缺货了,半个小时就可以补齐——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保证使程军的“把蔬菜当做鲜花卖”变成一句大实话。 

  不仅如此,武汉中百在业态的创新上也是颇为独到——把超市开到了农村乡镇。从最初广受好评的“农改超”到如今吸引大众的“农+超”,中百用模式升级开创了新的发展领域。 

  “以往的农改超,是我们直接经营,现在这种模式,我们只负责管理,商贩们自己经营。”武汉中百仓储沙湖店店长吴波告诉记者,因为条件优惠,他们对进场经营的小贩要求也不低,不仅要求证照齐全,不做“秤上文章”,并且每天要将蔬菜检验报告公布于众。 

  据介绍,中百还将继续加大此类“农+超”模式的发展速度。眼下,已有几家同样的菜市场正在筹备之中。 

  而北京超市发总裁李燕川更是告诉记者,他们被商务部树为农改超标杆的“超市 菜市场”经营模式,实际上就是他自己亲自去武汉中百学习“窃取”回来的。 
   
  源头采购和“零门槛”打破行规,不但让农民增收了,也成就了中百的竞争力。目前,中百已拥有80多家农村店,农村店的年销售额连续5年实现增长35%。 

  (王立勇)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