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消费者不等于得到消费者重视
发布时间:2010-05-21 | 信息来源:联商网
看了几篇访谈。发现非常多的中国专家,每次提到国外的零售业,就会说国外的零售业是怎么地重视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下一句,必定是批判中国的零售业,包括同样的外资卖场,一到了中国,就如何如何地不重视消费者——我每每都想,会提出这样论调的学者专家,必定没在外商零售企业待过。
外商公司非常重视消费者。
永远都有做不完的调查去研究消费者需求。
你应该批判的是:这些消费者调研经过了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德文、韩文……后,再加上该公司外籍领导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之后所作出来的决策,再翻译成中文,落实到了中国干部执行,是不是真的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事实上是:零售商都重视消费者,只是大家的作法,是不是真的准确地抓到了消费者的需求。
你如果去问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调查是不会有结果的。
你需要作的是:观察。
观察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他向往什么?他的生活模式被什么所改变。
世博第二个突破百万的展馆是法国馆,换做在台湾应该会是日本馆。
中国人对欧洲的人事物,在潜在意识里的喜好程度,其实是高过中国人自己的期待。不只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北欧等许多欧洲的产品、生活形态,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购买习惯。
我儿子9岁时就有自己的电脑、手机、PSP、i-touch,他在开心网上抢车位,在新浪开博客,在淘宝上买东西(虽然是他母亲花的钱)。
现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上网跟玩手机是家常便饭,要他看电视还勉强接受,要他看报纸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你洞察到未来购物习惯的改变了吗?
我们这一代被电视影响长大,我们的下一代是在全网路的环境中成长。
我们这一代,不会使用电脑就不要当白领,有英文能力可以找到更高薪的工作。我们下一代,不会英文就不要找工作了,至于问他电脑能力如何,就像在问我们:你会看电视吗?
但,我仍深信网路购物难以取代实体购物的乐趣,但绝对可以取代实体购物的搜寻及便捷,及其他消费者购物经验的分享。所以,如果你企图在传统零售业里吸引消费者的驻足,你需要的是给予他网路世界里没有的购物体验。
如果让我开卖场,我不会越开越大,商品丰富性的问题,即便是在购物现场,也可以使用科技来协助,应该问的是:你的卖场能不能找到感动消费者的概念。
我也正在努力寻找……
(百安居市场总监 蒋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