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偏爱形象路线
家乐福超市虽然总是“绯闻缠身”,却也是最懂得中国消费者心思的外资超市。在公交车内壁上,经常会看到家乐福的促销广告。此外,家乐福也不惜花大价钱在新浪网的“风水宝地”大肆招徕顾客……
沃尔玛也另辟蹊径,为中央二套的《超市大赢家-快乐主妇》提供录制场地,赚足了中国3亿主妇的眼球。
然而并非所有的外资超市都会步大哥二哥的后尘,相反,大部分外资超市的中国路走得格外小心翼翼。不论是走渠道下沉路线的大润发,还是致力于限购自运的麦德龙,还有以城乡结合为目标的欧尚,以及鲜为人知的法宝超市,不约而同地保持了一种低姿态。他们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尽量少参加行业会议,也不愿意通过行业媒体宣传自己的形象,更不会在地方媒体上做促销广告,欧尚超市甚至连会员卡都没有。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超市的产品促销比形象宣传更重要,产品卖得好,形象自然就会好。
有业内人士指出,有的外资超市门店数量少,相应地覆盖面也很小,这样的话,根本没有必要在全国性的媒体或通过其他媒介宣传形象,而家乐福和沃尔玛这样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超市,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宣传才更有意义。
但是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却不这样认为,他指出,外资超市凭借其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优势,一有风吹草动媒体都会去报道,哪怕是负面性的报道,无形之中就为其做了软广告,如此反复,他们的名气会越来越大,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时候,他们当然不会傻到主动花钱去做硬广告。
内资企业注重信息传递
和外资超市的低调相比,本土超市则显得更喜欢实打实地做一些企业信息商品信息的传递。
从遍布全国的华润万家,到呈片状分布的福建永辉超市、山西美特好超市,再到偏安一隅的山东全福元超市、河北惠友超市,他们乐此不疲地通过地方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促销、宣传。
山东全福元超市营销策划部副部长张秀树告诉记者,全福元经常在寿光市电视台、《寿光日报》、《潍坊晚报》等媒体上促销,有时也会组织各种员工活动和公益活动。
王耀对此的解释是,内资超市,尤其是区域性超市,急于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再加上地方性媒体的门槛比较低,区域性超市就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其合作,既扩大了超市覆盖范围,同时向消费者传递了自己的实力和信心。
公众印象都很重视
除了DM海报,外资超市唯一愿意“露脸”的时候就是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捐款、低碳活动等。
在捐款方面,内外资不相上下;而在环保方面,外资超市优势明显,而内资超市多因技术、规模等方面原因泥足;其他的公益活动则是内资超市大显身手的地方。
内资超市的公益活动被称之为“不玩那些虚的”,其公益活动更贴近民众,有特色。例如,华润万家经常参加敬老活动、慰问留守儿童、慰问残疾人等公益活动;河北惠友超市为家乡修路、为学生捐赠课桌、椅子;西南旱灾时,全福元超市组织“杯水南调”抗旱救灾活动……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指出,相较于“捐款”这种比较空洞的公益活动,地方超市贴心的公益活动会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使超市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内心,可谓芝麻换西瓜——真值。洪涛强调,这也是外资超市本土化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方式。
服务营销是趋势
在形象方面,超市除了利用媒体、公益活动为自己宣传外,他们也会在公交站牌上和公交车、购物班车、配货车等交通工具上展示自己的形象。
利用配送车辆以及购物班车来回穿梭在城市中间的特点,加上车身广告,本身也起到了一种品牌营销的作用。免费送货到家、提供免费雨伞等这些服务都是体现企业服务营销的重点。
娄向鹏坦言,与工业企业不同,超市企业属于商业企业,而服务是商业企业的生命,所以超市的服务对超市生命力的打造有很大的作用。
娄向鹏还强调,不论是现有的营销手段,还是今后出现新的营销手段,中心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围绕着服务来进行。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实习记者 赵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