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 广东全省推广平价门店
发布时间:2010-12-23 | 信息来源:深圳商报
“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推进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门店的做法应在全省推广。”22日,在全省稳定物价三项建设现场会上,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表示,这等于在生产、批发和零售环节设置了稳定物价的三条防线,形成了完善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有利于实现“一般灾害价格不上涨,重大灾害价格不大涨”的调控目标。
平价门店最早是新加坡提出的概念,上世纪70年代早期,新加坡面对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建立了第一家合作社性质的超市。超市通过多渠道组织货源、连锁经营、经营自有品牌、建立生产基地等措施,尽量降低商品的价格。
孙庆奇指出,国务院16项措施和省23条措施中,提出在农副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时,各地可在大型集贸市场或超市建立直销门店,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肉菜等农副产品,这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手段。
据悉,由于惠州已具备平价门店的基础,所以,省里决定将试点放在惠州。
从2006年开始,惠州市物价局就已经开始探索在市场肉菜价格涨幅较大时,在农贸市场设立“政府平价惠民蔬菜(猪肉)直销点”,通过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外调蔬菜及补贴猪肉批发环节等措施,以较稳定的价格销售肉菜,既惠及低收入群体,又稳定物价。
孙庆奇表示,将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力争全省每个社区都设平价门店。起步阶段,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平价门店;平时平价门店作为价格监测点,一旦价格过快上涨,即启动其调控稳价功能;平价的品种包括粮油、蔬菜、肉类、燃气和常用药品等民生商品,布点范围要辐射每个社区。
(记者 古国真 通讯员 岳佳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