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是否到了战略转型阶段?
发布时间:2011-01-23 |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网
笔者特意去了一趟沃尔玛购物广场,走到五谷杂粮的促销堆头面前,笔者随手拿起一包五谷杂粮看了看,发现已经过了保质期,于是笔者就打电话与沃尔玛现场办公室联系。趁他们没有来的时候,笔者将那种过期的食品一一挑出来,单独的放到一边,一共有几十包。很快现场管理人员过来了,决定迅速的下架。笔者很赞同沃尔玛的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不过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事件,却让笔者进行长长的思考。
首先这是一个简单的单一事件,还是企业沃尔玛遇到了战略转折点呢?在笔者眼中,这个事件应该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只不过被笔者偶然地遇上了。问题是在沃尔玛眼中,这是第一次吗?为什么会出现呢?这个问题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也只有它能够回答,从而得出这个事件的性质和对沃尔玛的影响。
其次从这个小事件中,笔者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第一企业的现场的一线员工他们仅仅是在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负责,或者说他们仅仅在对自己的工作流程负责,而并没有对企业希望获得的结果负责,客户期望的结果负责。
员工为什么用这样一种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的工作呢?员工又为什么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和热爱呢?是不是说明沃尔玛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与员工的内在需要不相适应呢?或者说在沃尔玛内部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结构主要是指员工对企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沃尔玛并没有警觉或者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于是就出现了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的问题,企业内部不再齐心协力了,这是企业内部的文化和指导原则出现了问题。沃尔玛是否通过这个事件进行必要的反思呢?
第二当沃尔玛的现场出现问题的时候,笔者认为沃尔玛现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在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内部应该存在一套自我纠错的管理系统,比如在西方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多的PDCA系统,企业通过内部的CHECK来检查和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获得预期的结果。现在沃尔玛现场出现了问题,是否说明企业的这套自我纠错体系出现了问题呢?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员工是否也是在对工作流程负责,而不是对工作结果负责呢?这个问题只有沃尔玛自己最清楚,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回答出来。
第三当现场出现这么多的过期食品的时候,这其实意味着企业内部出现了呆货,这是沃尔玛的采购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作为企业的后台信息处理部门,他们对信息的分析与研究不到位,以至于他们得出了错误的信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把握消费趋势、消费行为和消费生活习惯等等,而这样的信息在通过企业内部流程传递给了采购部门之后,于是采购部门根据这个信息,就做出错误的采购指令,一旦这样的错误指令做出之后,在企业内部一定会出现要么呆货、要么断货或者囤货现象的出现,导致企业很难获取自己希望获得的结果,再加上企业内部的检查与控制本身就存在问题,于是企业就将这样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被这样的注重对流程负责的文化而忽视了。第四作为企业的决策阶层,他们是否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了沃尔玛创始人缔造的企业文化呢?通过企业的行为,笔者不敢认同他们对企业企业文化理解透彻了。
总之笔者通过窥斑见豹对沃尔玛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沃尔玛不一定能够回答得出来,毕竟他们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也身处其中,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最近沃尔玛发生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应该可以说都是一些不是很大的问题,不过频繁的出现,就不正常了。比如消费者买东西,沃尔玛在配送的过程中,出现了漏送的现象,在沃尔玛买水果,水果长了虫子等等。是否企业内部已经出现了一种自满的情绪呢?在企业内部是对沃尔玛企业文化进行了必要的传承与飞扬呢?还是对企业文化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呢?这才是导致目前沃尔玛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其实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市场一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行事。当然中国市场不再是外资企业的一个财务利润市场,而应该是一个战略利润市场,这时候外企就必须来适应中国消费趋势和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等。2011年中国政府取消了对外企的特殊优惠政策待遇,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所有的企业大家开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时候的竞争依靠的是企业内在的能力和对外在资源的整合,共同服务于市场和消费者。比如在本世纪,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商业中来,对传统商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在中国80后、90后作为作为享受网络服务的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或许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者他们即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获取他们的支持与肯定,这是沃尔玛这类传统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从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看,就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与盈利模式等等,其实也是提醒着沃尔玛在中国已经到了战略转型的阶段,只是沃尔玛会这样认为吗?笔者不能够代替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