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刘先生演示了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用手机对准一款康师傅550毫升装绿茶的条形码一拍,仅过两秒钟,屏幕上就显示:“欧尚2.1元,上海2.1元-3元,北京1.95元-2.5元,苏州2.15-2.2元……”等信息。随后,刘先生又扫描了袋装开心果、巧克力等多样商品,无锡地区均只有欧尚超市的价格信息。“之前还有家乐福和沃尔玛两家超市的价格,不过最近都没显示了。”刘先生说,这款软件他早在去年7月就安装使用了,当时有无锡家乐福、沃尔玛和欧尚超市的价格信息,自己在购买高档酒、滋补品等价格较高的商品时都会比较一下。自从超市“价格门”事件曝光后,这款软件越来越流行,自己身边有iPhone手机的朋友中就有不少人开启了这一功能,遗憾的是处于“价格门”事件核心的家乐福和沃尔玛超市的价格却查不到了。随后,记者在一些手机论坛上看到,这类比价软件有10来种,可免费下载。
手机比价软件的“货比三家”还仅限于iPhone、HTC 等高端手机用户,日前采访了解到,在超市价格欺诈事件曝光后,一般消费者购物时对价格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也逐步增强,结账结束后仔细核对小票的市民较以前明显增多。
“有的东西超市价格相差蛮大的,我这样一边走一边看,能买到最便宜的。”14日下午,记者采访时遇到了拿着三家不同超市的宣传单购物的曹阿婆。曹阿婆说,这样做能买到最实惠的商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她也知道了大致的规律,比如某超市的锡山黄酒最便宜,常常卖断货;某超市的葱油面包最便宜,口味也不错等。家乐福超市保利店工作人员也透露,随着维权意识的增强,市民中带着照相机拍价格、用手机算价格的年轻人和拿着小本子买一样商品抄一样价格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记者 荣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