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填:“服务业走出去”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11-03-04 | 信息来源:超市周刊
“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里,应当将“服务业走出国门”作为重要的战略性问题提出来,上升为“十二五”国家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3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补充道,随着汇率的上升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的出口也将会逐渐面临瓶颈,出现拐点。中国必将由产品贸易大国过渡到服务贸易强国,从而增强可持续的国家竞争力!
服务业具备走出去优势
21世纪初期,“十五”计划开始,我国启动了走出去战略,综观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主要还是将“中国制造”作为主角。由于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中国制造的“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制造的出口战略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国应对国外市场竞争的硬实力
然而,尽管国外许多商品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烙印,却很少看到有中国品牌在为国外消费者服务。同时,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尽管产值很高,且不乏跻身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但到国外一看,却很少有这些企业的影子。这意味着它们还只是在做“世界人口1/4强中国人”的生意,一到国外却没有足够竞争力。
但是,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服务业早已跃居三大产业之首。因此,推动服务业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切实可行,它代表着未来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王填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尤其是具有劳动力优势的行业,已经具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具备了多方面的条件:
一是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特别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政府管制较少。
二是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投资少,进入成本低、风险小。
三是大部份服务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因为,服务业及其产品的国际分工优势最终要表现在价格优势和服务特色上,在这方面我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四是国际服务业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并将长期处于增长状态。研究证明,居民收入与其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呈正比。而西方国家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大高于我国,并对富有特色的中国服务产品具有很高的消费兴趣和需求。
因此,王填认为,只要认真研究市场,分析行情,明确优势,精心策划,科学组织,我国服务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何扶持服务业走出去
王填建议,可以由国家圈定一批未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种子企业。例如:能源、金融、房地产、通讯、高新技术、中介机构、商业分销及零售、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
他还建议,国家应尽早制定服务业走出去财政和税收支持政策。一要尽快出台服务企业境外投资扶持措施,如帮企业争取进出口商业银行贷款,对走出去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引导资金,寻求融资渠道。二要对走出去的服务企业实现特殊税收政策,如对企业的海外所得实行免征税赋。三要简化服务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审批手续
同时,王填还认为要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建设,培养符合国际服务业要求的科技人才、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当前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培养餐饮、零售、贸易、旅游等服务行业所需的国际市场经营、管理、服务人才。除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外,这些人才的培养还要按照国际市场区域和需求的不同,分别在语言、法律、礼仪、服务规范、贸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专门培训。
此外,王填也表示,服务业走出去还有一个方面不能忽视,即发挥好政府驻外机构和商会的作用。近几年,我国不少省市逐步设立了一些驻外机构,建议政府要求这些机构转变工作思路和职能,不仅重视为本地第二产业招商引资提供服务,还要为本地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效信息。其次,要充分发挥各地国际贸易促进会、工商联合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激励政策鼓励其为民营企业提供“走出去”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