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最后一公里”价格年内降低
发布时间:2011-03-09 |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在昨日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解决农产品产销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商务部“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年内计划扶持一批规模化流通主体,通过统一调度,规模采集,扩大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告诉记者,自己在随同全国人大调研时发现,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菜价在进入流通市场后的“最后一公里”坐地上涨,涨幅高者超过50%。
在房爱卿看来,造成“最后一公里”菜价暴涨的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仍然以各地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环节较多,费用冗繁;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的增值税抵扣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菜农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尚未到位;此外在城市中生活的卖菜农民,随着生活成本高、社会保障匮乏,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在零售环节对蔬菜加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力推广农超对接,但仅现有农超对接的规模还是不够的。”房爱卿表示,农超对接尽管通过超市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拉到最终消费地,环节少、损耗低,但一方面当前规模有限,且过于分散,超市各自为政情况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立即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所以我们想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现有农超对接的区域培育规模化的大型流通企业,提高统一协调力度,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其他农超对接尚无法触及的地方将逐步完善冷链,降低损耗。”房爱卿坦言,商务部内贸的核心工作之一便是通过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稳定农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