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巨头自建渠道 “美苏”面临改革压力
发布时间:2011-04-11 | 信息来源:家电频道
随着百思买退出中国市场,永乐、大中被并购,家电连锁呈现进一步集中趋势,“双寡头”国美、苏宁拥渠道自重,把“渠道为王”的霸道发挥到极致。
但是,这种凭借渠道对制造企业颐指气、并享受话语权的好日子正面临暗流汹涌的考验:制造企业正在揭竿而起,图谋自建渠道,逐步摆脱渠道的控制。
一些企业的自建渠道已经获得初步成功。2004年,格力不满黄光裕霸权,决定退出国美,揭开了自建渠道的序幕,成为制造企业自建渠道的始作蛹者。到现在,格力渠道布点已经超过10000家。庞大的自建渠道,为格力连续多年保持空调霸主地位立下汗马功劳。另一家电巨头美的在全国建立的专卖店超过了10000家,计划到2015年达到15000家——自建渠道成为美的实现2015年冲击销售收入2000亿的重要利器。
家电巨头海尔电器的自建渠道目前成为仅次于国美、苏宁的第三大家电连锁,仅2010年三个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82.3亿元。2008年,海尔电器控股家电企业日日顺,拓展三四级市场。截至2010年底,日日顺在县级市场拓展了6000家海尔专卖店和700家日日顺加盟店,乡镇市场拓展28000个销售网点,覆盖全国超过80%的乡镇。
另两大家电巨头TCL和长虹,也在积极进行自建渠道的探索和努力。TCL曾以幸福树电器连锁、长虹以乐家易电器连锁,积极拓展三四级市场。目前TCL集团拥有分销商翰林汇,代理苹果、惠普、东芝、华硕等多个品牌,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长虹旗下子公司长虹佳华的B2B业务范围包括IT、电视、空调、冰箱、手机等领域,与20000多家渠道关系密切。2011年,长虹佳华计划实现销售收入破100亿。IT巨头神舟代理了包括iphone、黑莓在内的多款“神器”在中国的销售。
事实上,制造巨头撇开家电寡头并自建渠道,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却又似乎不得不为之。据制造企业透露,由于渠道连锁集中度加剧,威胁到他们的话语权,特别是产品定价权,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制造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稀薄,甚至部分产品需要“亏本大甩卖”。所以,他们不得不自建渠道,来强化与渠道巨头讨价还价的筹码。
当然,自建渠道意味着逐步摆脱渠道的控制,好处显而易见。但并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这个资本的。笔者看来,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首先需要企业品牌够强大,对消费者是否有足够吸引力。其次需要企业产品线比较丰富,能够撑得起一个店面——格力虽然只卖空调,但其产品种类多,且同时也在向小家电领域渗透。第三,需要企业有足够实力。自建渠道牵涉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大手笔投入,如果实力不够,还是谨慎一点好。
对国美和苏宁而言,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一味挤压制造企业,造成的结局可能是大品牌都去自建渠道了,势必对供应链带来一定危机。如果没有大品牌支持,国美和苏宁将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如何缓和与制造企业的关系,打造一个和谐共赢的合作环境,已经成为他们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