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营销:武汉商企集体开通微博
发布时间:2011-04-19 |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报
近日,深圳和武汉的20余位草根站长聚集珞珈山下,举行了一个关于微博营销的讨论会。虽然范围很小,但是还是透露出微博营销这一新生事物的影响力。
在百度上搜索“微博营销”,最新的记录是846万条;搜索“微博营销平台”,最新记录是317万条。微博正在全球刮起一道旋风,而本地企业的微博营销也正蹒跚上路。
本地商业微博圈初启
3月31日,武汉商业微博圈启动仪式暨武汉商企微博营销高峰论坛在汉口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武商集团、中百集团、大洋百货、银泰百货集团、王府井百货和SOGO等同时开通腾讯微博,微博使用者以后可以在微博上得到商家最新的促销信息、店面活动以及咨询投诉等。在未来,武汉商业微博圈将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最佳桥梁。
数据显示,腾讯微博在湖北省的用户已经达到近40万人。
本地上市公司精伦电子去年12月开通了新浪微博,记者注意到,其微博经常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营销活动。
而本土大型公益儿童活动“我爱我家BABYSHOW”相关负责人程广智近日也表示,即日起将开通在新浪和腾讯的官方微博,与众多线下粉丝进行线上互动。
武汉植物园求“怜花”
“小女子在这里呼吁一下大家,非常欢迎大家到植物园拍照,有很多的摄影艺术家为了能把咱们植物园的花拍得更漂亮,在花上喷水。但是,并不是所有花都适合这样,比如热带兰花瓣沾到水是会死的……所以,请大家爱护它,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美丽,谢谢!”
4月10日17时,腾讯微博上,博主“武汉植物园”分享了一张娇艳欲滴的牡丹图片,并且发出呼吁。
近日,本报记者在微博上通过对话功能采访了博主。“武汉植物园”博主回应说,微博是2月份开通的,第一条信息是2月17日,当时发布的就是活动信息。“我们想借助微博这样一个新的平台扩大武汉植物园的影响力,现在很多人都是借助网络了解信息,同时也能够及时更新花讯、活动,让大家对武汉植物园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博主还表示,武汉植物园微博是专人负责,“要保持微博信息的风格前后一致。”
本地企业存在观念障碍
从武汉植物园到精伦电子,都在从事微博营销,但都是自营销,虽然也有产品和服务营销,但主要在于沟通和维护服务。
本报曾报道一个叫李逸辉的小伙子,成立了一个专门做微博营销的公司。如今,公司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资源,每月盈利超过10万元。最近,李逸辉成功运作了国内某知名旅行网的促销活动,不到一周的时间,17万用户转发,10万人评论。博主得到佣金5万元,公司获得毛利5万元。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发送活动信息、处理粉丝疑问并反馈给企业。
李逸辉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武汉专职做微博营销的公司仅此一家。“平时想有个交流,都是去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在武汉找个同行交流都难。”这是他的苦恼之一。
而李逸辉更大的苦恼,在于武汉本土企业都拒绝付费进行微博营销,他的客户,全在武汉之外。“主要是观念问题,不全是费用问题。”
微博火热境遇难掩收入软肋
在所有人眼中,微博将会是个赚钱的生意,各大金融机构为新浪微博开出的高达30亿美元的估值,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火热的境遇并不代表真金白银。当记者询问微博的盈利模式,以及盈利能力时,新浪却顾左右而言他,而腾讯和搜狐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微博在出现之初,更像一种传播手段,一种互联网上的社交应用,并没有太强的商业属性,更没有被设计出相应的盈利模式。目前,包括Twitter在内的国内外微博的盈利模式,仍是根据微博巨大的用户和流量人为拓展出的,比如投放广告。这样的盈利模式,没有针对性,也不具有持续性。”在谈及微博的盈利能力时,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学院网络传播课题组研究员王冉表示。
美国投资机构ColumbiaCapital投资经理张超认为,广告、品牌营销属于传统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和互联网企业受关注程度有关。另外,互联网上有很多投放广告的渠道,门户网站仍是广告主的首选。因此,微博能否吸引到大量广告投放,目前仍无定论。
目前,新浪微博、腾讯微博都公布了微博开放平台战略,允许第三方为微博开发应用,并与之分享收入。“显然,众多第三方加入微博同样也是看中了微博的钱景。但如果微博本身不能盈利,就不可能与第三方分享收入。”张超认为,如果微博长时间无法盈利,就会对开放平台上的第三方造成损害。如果第三方因没有收入大批倒下,“微博开放平台”这一概念也会最终成为破碎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