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并购、重组取代自营 百货业抢滩三线城市
发布时间:2011-04-25 | 信息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4月,作为石家庄第一家高档精品商场,世贸名品以倒闭作为结局,给自己的商业历程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在世贸名品落幕的另一面,万达、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内外商业巨头却正在纷纷关注、进驻石家庄,热闹非凡,背后则是杀机暗藏。
无独有偶。作为三线城市典型代表的山东淄博,股权转让、重组、兼并事件在2010年的百货业中频繁上演,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线城市也因此吸引了业界的眼球。进入2011年,商业巨头的投资冲动仍在继续。
“2011年,在国内三线城市百货业中,股权转让、重组、并购等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办公室白主任向新金融记者分析,目前大规模商业零售商处于扩张阶段,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而拥有发展空间的三线城市及区县市场自然成为其扩张的重点。
“名品”关门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03号,中心城区最大的商贸区,地处繁华地段。
郑女士日前拉着闺蜜去逛石家庄世贸名品,刚走到附近便看到了巨大的“清仓”、“闭店”二字。郑女士跟记者说,自己当时着实“吓了一跳”。虽然以前也有预感,但是真地看到“闭店”这两个字还真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平时逛街只要转到这个商圈,一般都会到世贸去看看,是这个店十年前让我就知道了许多国际品牌。”郑女士说。
经营11年,世贸名品挂出“闭店”条幅
日前,记者来到“世贸名品”广场,还未走近便看到了大门上红色的“横批”,上面写着:“再见朋友闭店倒计时”、“折扣清仓1折起”。大门的内侧摆上了箱包处理摊位,走进一楼大厅,看到过道都成了品牌的清货区,一楼到二楼每个品牌的小厅内也都贴着“折扣清仓1折起”的横幅。
“3号,也就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我们的闭店清仓条幅就挂出来了,可能过很多人出游了,没注意到。”世贸名品总经理刘敬昕说。
“三个月前我们已经和供货商打了招呼,让他们提前做好撤店准备,所以对消费者来说这个十几年历史的商场关掉很突然,但是供货商们都是有心理准备而且有序清仓的。”刘敬昕语调平缓地地跟记者说着事实上于他而言“很大、很大”的一件事。
“清仓活动拟持续到5月12号,到时候这个店就真地消失了。”他的这话刚说完,记者倒先感慨了一下。
至5月中旬,昔日“名品三驾马车”将悉数消弭
1999年9月25日,世贸名品正式开业,其前身是改革开放初期石家庄的高档商场国际大厦商场,彼时这个商场集中了当时最受追捧的名品鳄鱼、金利来、羽西等,甚至在1993年还曾经邀请到靳羽西女士到店讲座,在大家看来是一个很时尚的商场。国际大厦商场升级后的世贸名品商场开业后定位继续拔高,一度拥有了CD、资生堂、香奈儿等化妆品和登喜路、纪梵希等男装,还有万宝龙、欧米茄、帝舵等名笔(表),一时间成为石家庄国际品牌最集中的商场。
世贸名品的路子吸引了后来者,2002年,由世纪名品部分员工和管理层入股的世纪名品商场开业,定位与世贸相同;同样定位精品百货的西美百货在2001年开业不成功后于2002年二次开业,这样石家庄一度同时存在三家精品(名品)百货店,体量在6000——8000平方米左右。
2003年,世纪名品和世贸名品被转投到河北建投旗下,河北建投并不支持世贸名品的姊妹店——世纪名品的存在,加上当时定位相似的三家精品店竞争也比较激烈,2003年4月底,世纪名品关掉。此后西美百货支撑到2004年1月1日,因为持有人变更,西美更名为三利国际名品,定位、品牌与西美百货时期相同。之后,三利国际在唐山开分店。同期,先天下正在筹谋发展高端品牌,权衡利弊后,三利国际将精力全部投入效益很好的唐山店,放弃了石家庄,其时“老名品”中只剩下了世贸名品一家独撑。
到今年5月中旬,世贸名品也将彻底消失。至此,石家庄早期名品业的三驾马车将悉数身退。
世贸撤店,原因“物业他用”还是竞争挤压
据悉,此次世贸撤店的直接原因是河北航空有限公司将利用世贸名品所在物业改建一个营业大厅。据悉,按照世贸名品与物业方的合同约定,再过一年,世贸名品的租用期才到一个节点,所以世贸名品提前“下岗”是因为要让位给“河北航空”。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直接导致世贸名品提前一年撤身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世贸名品的生存背景已经不乐观。这个迹象从先天下的崛起就已经表露出来。”河北省商业联合会秘书长曹润亭说。
这个观点刘敬昕并不避讳。他介绍,尽管世贸名品的定位在当地人看来是高端,但是在那些真正消费得起国际高端品牌的人的眼里却是“次高端”,尤其是北国商城的国际化妆品日益集中之后,世贸的化妆品已经完全不占优势,已经在2006年彻底割舍。先天下第二次开业,给了世贸名品另一个冲击,年销售额从8000万直接掉到6000万。更直接的影响是登喜路等品牌的“跳槽”,再加上先天下后来又引进了古琦、杰尼亚、阿玛尼等其他男装,它们的入驻先天下让世贸名品的优势一点点消失。
“男装不具有优势了,高档女装也有一部分流失到了北国、先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世贸名品开始寻找新的目标——知名度不高,但是品质好、创意新的新生品牌,这些倒也把店面养住了。”刘敬昕说。他表示,虽然从这一两年看,世贸名品的“名品”优势不再了,但维持三百名员工还是没有问题。
“下一步打算做名品折扣店”
刘敬昕介绍,自己经营多年的店一下子没了,心里还是不舍。他说今后打算以股份制的形式筹建一个名品折扣店。他说,自己搞名品10几年了,有熟悉的渠道和人脉,只要寻到合适的物业,还是会走跟“名品”有关的路子。
“石家庄高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国际大厦商场时期,石家庄高端消费者是当地的纺织女工,那会我是国际大厦商场的总经理,月薪是150元,但是女工们的效益工资却能拿到七八百块钱。世贸名品兴盛时期,它的最大的客户群是石家庄周边的煤矿矿主、大养殖场的场主,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我相信现在高端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元化,不会集中于某一类人,所以市场需求也会越来多元化。”刘敬昕说。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会长谭洪生介绍,石家庄的高端品牌集中度已经越来越高,而我省唐山、秦皇岛等地的高端消费潜力也非常大。
唐山市商务局局长王志军介绍,5月下旬,“2011魅力唐山豪车名宅及顶级私人物品展”将在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届时,世界顶级跑车、游轮、私人飞机等奢侈品将登陆唐山。他表示,只要商家有心经营,我省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会越做越大。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秘书长曹润亭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石家庄北国商城、东购、先天下等大型综合性商场的崛起,名牌商品越聚越多,原来单一的名品专业商场越来越受到挤压,是商业发展的必然,对于世贸名品等无法及时转型的高档老商场而言,倒闭、转让等结局是必然趋势。
商业变局
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却一直被商家冠以三线城市。
“我们的月工资水平在2000多元。”河北省一家主流媒体人士向记者透露,石家庄的物价水平普遍较低,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中是个个例,在消费水平、经济规模上被众多商家列为三线城市。
不过石家庄也曾凭借“省会”优势,吸引了国内外零售业万客隆、上海联华、北京王府井、北京华联、百盛百货等一系列外来商业大鳄纷纷进驻。“但进入石家庄市场后,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水土不服’,一一败走石家庄。”上述媒体人士介绍,2007年2月,支撑到最后的北京华联也黯然退出。
曹润亭就此分析,石家庄最多只能算是商品集散中心,远没有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商贸中心,石家庄的商品市场辐射力不强,零售业没有能够走向全国。在他看来,上述进驻者没有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适应石家庄的消费理念与水平,在本地零售业共同竞争下很快出局。
即便如此,石家庄低迷的商业成绩并没有妨碍外地零售业进驻的步伐。
2009年9月25日,上市公司银座股份及山东省商业集团,联合竞买石家庄东方城市广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购”)92.73%的股权成功,总价款9.25亿元。据了解,东购位于石家庄的商业“黄金路”中山路上,是河北省当时效益最好的商场之一。
资料显示,东购包括商场和写字楼,商场的营业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于1996年9月29日正式开业,是一家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
此举一度被业界认为是“河北商业格局或将改写”的标志。
2010年6月,旗下拥有12家大卖场、在河北省市场份额名列第二的保龙仓“下嫁”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
记者了解到,保龙仓是河北省最早发展起来的大型综合超市,由河北保龙仓集团股份公司创办。从保龙仓对外发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1.56亿元,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百强”榜单上,保龙仓从原来的第73位升至41位。
曹润亭表示,保龙仓靠12家大卖场的规模在河北挤入连锁超市“前三”,虽然积累了稳定的人气,但销售额已触到了天花板。石家庄省会零售业分布密度集中,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客流量难以支撑新建超市的正常运营,再加上目前各大超市所售商品品种雷同,所以难以支撑。
一线城市商圈资源有限,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了向二、三线城市扩张,而在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二、三线城市不断增长的消费潜力,会带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以并购、重组取代自营开店应成为石家庄百货业扩张的重点。
据悉,预计今年9月,裕华万达广场将在石家庄开业。“这是选择规模化商业地产进驻石家庄商业。”石家庄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必会引发石家庄商圈的升级或进一步扩张。
投资冲动
石家庄千里之外的山东淄博,2010年的淄博百货业变局更是惊心动魄。
这座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三线城市,因百货业在业界“出尽风头”。
2010年10月4日,上市公司茂业国际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兆投资斥资3.88亿元,收购淄博糖酒站80%股权,这意味着淄博糖酒站全资子公司金帝购物广场也将同时并入茂业国际。
2011年4月22日,金帝购物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1999年1月,淄博糖酒站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收购破产企业原淄博百货大楼,在此基础上投资兴建金帝购物,截至股权出让时年销售能力达8亿元,是淄博最早最大的集购物、连锁、物流等多业态为一体的零售企业。
紧跟其后,2010年12月11日,淄博东泰集团与茂业国际正式签约,茂业国际以约4.06亿元资金收购东泰集团旗下零售板块80%股权。
2011年2月11日,大商股份(600694)以6亿元的代价,完成对淄博商厦的60%控股。其实,早在2007年,大商股份曾有意用募集的5亿元资金收购淄博商厦60%股权,后来没有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
与此同时,2010年10月22日,日资零售巨头佳世客淄博店开业,更有权威消息称,香港泛华集团、韩国零售巨头乐天玛特也将在2011年落户淄博。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办公室白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中国三线城市百货业目前的变局,相对石家庄而言,淄博无疑更具代表性,是国内目前三线城市百货业变局的一个缩影。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百货业早已趋于饱和且竞争白热化,而二、三线城市及区县百货业处于相对低端的发展阶段,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大商业集团扩张提供了契机。“2011年,在三线城市百货业中,股权转让、重组、并购等趋势将更加明显。”
2011年春节过后,东莞市鑫润华生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群生开始频繁来往于湖北的一座三线城市,目的是考察当地的百货业状况。此时,张群生已经与朋友一起共同考察好了一处合适的地段,欲打破以往布局模式,借助商业地产进驻这座三线城市,扩张整体规模。而张群生目前的百货业早遍及东莞及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
“百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三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张群生告诉记者。
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向新金融记者提供的资料统计,百货零售店面数量和市场东部地区占65%,中部地区占21%,而西部地区仅有14%,三线城市及区县市场份额偏低。“中国百货业发展局部过剩,但是整体不足。同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盈利空间相对狭窄。”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百货业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向二、三线城市拓展。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平教授对此认为,一线城市商圈资源有限,竞争比以往更加激烈,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了向二、三线城市扩张,而在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二、三线城市不断增长的消费潜力,会带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发展瓶颈
在李平看来,百货业最终会走向集约化,规模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少,物流作用愈发重要,作为地市级以上的百货业企业务必完成时尚化国际化变身,方能稳立市场潮头。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受地域及机制制约,很少“大而强”,借助成熟大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升级企业平台和规范。这是一种大趋势下的资源有效整合。
“企业应该改变原有的观念,不能等到活不下去才找出路。”东泰集团董事长丁有江对此向记者做出了同样的解释,企业最成功的时候,品牌价值达到顶峰,在股权市场中有强势的威望。丁有江认为,应该在这时候充分利用市价,为企业谋求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石家庄东购一人士对此表达了同样观点。他认为,东购当初是石家庄龙头零售业之一,但随着其他商城的快速崛起,特别是拥有政府背景商业集团的快速扩张,东购已经被甩了在大市场的后面,最终选择出让股权,以谋取长远发展。
对股权出让后的局势,丁有江认为,出让股权从表面上看东泰集团的零售业务板块被摊薄了,但基数会很快变大。通过与茂业国际旗下兄弟企业的交流,对其经营提升也会有更大帮助,从本质上是强化了东泰在淄博零售发展的话语权。丁有江进一步介绍,东泰集团在旗下其他项目如房地产等,就可借助于茂业国际的平台,加快项目开发进程。
“在国内三线城市百货业中,出让股权、被重组等,并不意味着其企业不盈利。”李平分析认为,有的企业是为了借助外来力量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更多的则是为开拓其他产业让路。百货业在起步发展阶段赚取了利润,如今利润微薄,遭遇发展瓶颈,即使向百货领域投入更多资本也无法赚取到更多利润,与此同时,出现了其他投资亮点,便开始涉及房地产、旅游、矿山等产业。
事实上,一些大型商业集团在三线城市大规模扩张,不仅是为了扩张而扩张。商业集团大都是多元化经营,房地产业务成为其主要利润点,已不把百货零售业当作其主要产业经营。而作为上市公司,更是借此抢占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空间,或者等拿到土地开发权或者使用权,以更高价格再次出让股权。
“茂业国际这次入主淄博金帝是否因为淄博糖酒站的5块土地?”淄博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界人士说,茂业国际的主业务之一就是地产业。据公开资料显示,淄博糖酒站持有淄博金帝购物广场全部股权及5块面积总共5.61万平方米土地。这名人士认为,茂业国际借助金帝进入淄博是一笔合算的买卖,除金帝是淄博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外,更多看中的是淄博糖酒站旗下拥有的多宗土地。
“面对国内外百货零售业巨头对三线城市的投资热潮,政府应当予以指导。”李平对此颇为担忧,面对“热闹”的百货业变局,政府如不分析深层次原因,加以认真对待、规范,最终受到伤害的不仅是百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三线城市整体百货业遭遇到了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