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缺失影响零售企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03 | 信息来源:联商网
10月20日,由金蝶零售与连锁行业业务部主办,主题为“零售企业通路整合之道”的2011“中国管理.全球论坛”零售与连锁分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佛山厅隆重举行。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陈海权先生就中国当前零售业面临的问题、需要的变革以及零售业的价值取向与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等话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
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复制”过多,“自主创新”过少
谈及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陈教授认为中国用了1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日本50年、美国100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演绎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与国外零售企业的碰撞和交汇中,伴随着新的理念和业态的引入和推广,中国零售业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二是大部分零售业态都是模仿外国或者国外引进的。中国零售业普遍存在“形象神不似”,很多超市缺乏“灵魂”。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复制”过多,“自主创新”过少,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零售企业面临的两大变革:业态创新与精细化管理
零售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年代,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寻求发展。陈教授指出:
业态创新——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突围的利刃。西方零售革命的历程表明,不同零售业态的产生往往与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外成熟业态模式未必都适合在中国发展,绝不能一味复制照搬,开发适合国情的零售业态是零售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这也是我们零售专业人士应该共同追求的。
精细化管理——中国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做零售业的人会讲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一个是单品管理、一个是品类管理。这都离不开我们今天所说的信息化。信息化是零售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国内零售企业对IT的应用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水平,仍然满足于数据汇报,看不到真正的智能分析。跨国零售企业的实践表明,IT不只是单纯的管理工具,而是企业塑造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化在零售业发展当中是服务零售企业的。
零售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乐趣、体验、社会化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深度专业化和专业化的集成
在谈到零售业的价值时,陈教授多次提到“顾客的理念”,从物质取向走向精神取向。我们通过企业获得精神的享受,通过购物的体验获得了一种享受,这是我们在国际上通用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深度专业化和专业化的集成的企业才能成功。
最后,陈教授特别指出:深度信息化是零售业发展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的有力武器。同时信息化不是万能的,感性和悟性的培育,提升学习能力是我国本土零售企业业态创新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