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年 贵阳定下“八大重点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2-02-10 | 信息来源:贵阳晚报
2月9日,贵阳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五年和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对今后五年和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12年,是贵阳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起主攻之年。将以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为突破口,按照“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总要求,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突出八大重点、实现八个新突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7%(一产增长6%,二产增长20。6%,三产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完成固投2480亿元
“以投资拉动为重点,在发展速度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超前谋划项目、积极争取项目、高效服务项目、快速推进项目等方式,下大力抓项目、增投资、提速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0亿元。同时,坚持“亩均投资强度不高的项目不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签,圈地项目不签”三条原则。
积极配合做好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轻轨、市域快速铁路、渔洞峡水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首钢贵钢新特材料、奇瑞贵阳客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工业总产值增长30%
“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在工业做大做强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传统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团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的要求,以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突出产业园区建设、优势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三大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运行调度、增强要素保障、注重资源整合,通过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达到1800亿元。
★提升城市形象
“以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在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路网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动“一市三县”同城化发展。同时,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启动东山片区、公园路片区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善道路交通智能监控指挥系统,加大对交通堵点乱点和非法营运整治力度,进一步缓解“出行难、公交难、打车难、停车难”现状。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切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提升对外形象。
★打造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贵阳气候、文化、环境、区位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功能。筹办好各类国内外大型活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30%。推进会展业大发展,实现展会综合经济效益9亿元以上。
★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城化待遇
“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三环”以内全面取消传统农作物种植。加快学校、医院、公共交通、文化设施、健身场所、电力、通信、燃气、超市、路灯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向小城镇覆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不断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城化待遇。
★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
“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做到审批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效率最高。加快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将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土地开发等领域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扎实开展“3个20万”创业工程,扶持5000户小型微型企业,力争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20亿元,增长34%。
★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
“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启动雅关片区等综合改造项目,拓宽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和处理系统覆盖面,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和保护,申报“两湖三库”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废旧电子拆解中心和废旧金属市场。建立市级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库,鼓励企业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建立梯度用水价格机制,用市场手段调节用水。
★百姓小事就是政府大事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和谐贵阳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贵阳市将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社会治安等多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形成合理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继续实施“农超对接”与价调基金补贴、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