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沃尔玛这种企业,基本上就完全是依靠价格进行竞争,这一点都没有错,因此李国庆一直说:“零售的精髓就是打价格战”。因为像超市这样的渠道商,其根本无法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大家卖得都是相同的产品。服务上的确可以有所差异,比方说布置、排队结账是否舒服等,但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千里迢迢”去某家超市,就是因为其价格便宜。这也是为何国内的农工商会安排班车接送地处较远的顾客。
但是根据沃尔玛历年的报表,事实上它的毛利率并不低。其近几年都把毛利率保持在24%以上,2011年有24.7%,2010年甚至高达24.9%。如此高的毛利率,但价格却显得比竞争对手低,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进价比竞争对手要低。因为沃尔玛同样的渠道商,能够得到低进价只能依靠其庞大的规模。这个逻辑也可以用在目前的电商上,本质上电商和沃尔玛是没有区别的,而包括苏宁在内,都希望成为“网上的沃尔玛”。电商们现在愿意亏钱引入更多的百货类商品从而扩大销售规模,比方说当当,其引入百货类之后,毛利率从2010年的20%以上迅速下降到14%。如果当当想赚钱并且坚持百货品类,就必须继续扩大销售规模,从而从百货类供应商那里得到更大的话语权,把进货价格降低,从而在不提升价格的情况下提高毛利率。但是,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设罢了,有京东、苏宁在那里,凭什么给当当更低的进价呢?没门。
那超市卖的这些商品,哪些是最赚钱的呢?(以永辉超市2011年年报为例)从毛利率角度上讲,肯定是服装,而生鲜及加工食品类的毛利率是最低的。但是很少有人去超市大卖场买衣服的,所以超市卖得最好的还是生鲜以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