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在某一天关闭,外面的世界便会议论纷纷。因为,我们所有的店铺一般来说都是早早打开迎接八方来客,客不来,还有店主花钱雇人吆喝“拉客”。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般”,现在的世界很流行“二班”的。手机都玩智能了,还那么容易大惊小怪,这个现象很有趣。
零售业里很不一般的胖东来,这个地处中原大地一隅的零售商,前段时间正式宣布从2012年4月1日起,胖东来所有门店执行“每周二闭店一天”的制度。这在外人看来很突然的事情,在胖东来那里却是逻辑的必然。零售行业里关于“增加员工休息”的倡议,很早就有了,但真把这当回事去实践的却没有,一直把员工当家人的胖东来不仅倡议还不断摸索,率先实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做出来的以人为本
随后,业界便对此莫名地热议起来,对此举的第一反应就是闭店一天,得流失多少顾客啊!顾客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得损失多少银子啊!
是否还记得,小沈阳在春晚上说的人最遗憾的是钱在呢,人却没了吗?听到这个包袱,很多人都笑了,笑的人也许有那么一刹那的思考。但也就一刹那,之后依然像旋转的陀螺那样不停地去追逐利润。
其实道理谁都懂,人比钱重要。现实也一再提示大家:挣得再多,健康亮红灯,钱也会立即进入身后事处理程序:大部分给医院,其他零星支付——身体烧成灰的能源设备费、墓地、骨灰盒、丧葬服务机构费等。
不要为了做慈善把自己累成金钱的奴隶。有些企业家觉得自己怎么会是奴隶,自己很懂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在他们那里仅存于讲话稿里、企业文化墙上,而从来都没想过以人为本的真实内涵。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权(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可我们的零售服务业每每在大家休息时,就是他们最忙时,在放长假的时间更是超市近似疯狂的促销黄金时间。
一个企业的凝聚力,重要的体现之一便是看企业家是否懂得了感恩员工,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得到员工的感恩回馈。
比如胖东来的周二闭店,公司文化里将员工排在第二位的胖东来充分理解了钱是怎么来的?钱应该用来做什么?这样的企业如果得不到员工的热爱、感恩,那什么样的企业能获得呢?因此,胖东来才能自然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地用制度将想法变为实际行动,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使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丰富,真正让消费者在“爱的家园里”体验到胖东来的“公平、自由、快乐、博爱”。
面对这样的企业,消费者的选择会怎样?消费者的忠诚度不是调查出来的,而是心换心培养出来的。从望月楼胖子店到胖东来,以真品换真心,一如既往,其内涵不断丰富,其外延不断拓展。胖东来能在“大鱼吃小鱼”的惨烈竞争以及“狼来了”的世界零售巨头的围剿下屹立不倒,没有消费者的忠诚、没有员工忠诚的话,胖东来的内功练得再好、本土为王的口号喊得再响,那也是纸老虎。
引导消费更为关键
企业要学会主动经营,很多企业只是被动地促销就是因为缺乏自己的经营思想。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大家都得有个张弛之道,作为企业,有责任也应该更积极地引导消费者养成优质、合理、理性的消费习惯。
一个店不可能满足消费者的所有消费需求,胖东来的业态也没有涵盖所有零售业态,所以胖东来每周闭店一天,对消费者的实质影响是有限的。相反,对竞争对手却有诸多好处,聪明的竞争对手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学习胖东来为什么能做到每周闭店一天,一般的竞争对手可以利用这一天来做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效果也就是提高一些销售,最次的竞争对手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会无形中感受到和谐商业的重要性。
对于消费者的生活、工作时间,企业应该认真地研究,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而不是生硬地坚持早9点开门,晚10点闭店。我们总喜欢倡导与国际接轨,但在实际中又有哪一家企业能够敢为中国零售业之先?尤其是在一些细节学习上,很多企业要么是不愿切身考察、体验国外的先进做法,要么就是不能活学活用到企业实际中来。
在德国,商店从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上午8:00到下午6:30为工作时间,除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外,其他周六每日工作半日。近年来,德国的法律才规定商店每周四要营业到晚8:00才可以关门。这与德国消费者的生活、工作习惯是相符的。
而我国的零售企业在研究中国的消费者生活、工作习惯方面,还停留在浅尝辄止上,有些企业甚至根本不在乎,其实这才能真正反映出一家企业是否具备了做强的潜力。在这方面,胖东来周二闭店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引导消费者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周二闭店无需行业共识
说到底,我们的企业最需要的还是学习、突破。
针对胖东来周二闭店,有业界人士认为:如果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此举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这给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其二,超市运营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天的闭店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尤其对现金流的运转有直接影响,同时,长此以往,数以千计的厂家、供应商是否愿意接受?他们可想因为超市的单方面考虑而放弃自身利益。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笔赔钱的买卖。真正懂得取舍的供应商其实是以小利博取了大利,胖东来对供应商的利益何尝没有考虑,如果说连这点蝇头小利都要计较的话,这样的供应商即使胖东来不淘汰,市场规律也会将其淘汰。
第三,也有质疑这一举措是否可以长久的观点。毕竟这不是国家政策规范内的,而是超市的一厢情愿,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此举并不合适,那已经习惯了每周二休息的员工还能同意企业恢复吗?笔者认为这倒是有些杞人忧天,还有就是充分反映出很多零售商的惯性思维——什么都想依靠政策。
第四,如果零售企业真想缓解员工压力,不妨换种方式,比如增加员工数量,实行有规律的倒班制。让员工可以通过倒班实现双休,这样既可实现对员工的福利,也能避免闭店现象。而一家连锁超市一天的营业收入足以支撑增加员工的成本以及其他运营费用。
如果再有实力,可以提升前后台的信息系统。未来超市门店的运营必然要走向信息化,而不能搞人海战术。比如7-11、麦德龙的未来商店,他们的门店员工人数很少,但通过信息化运营,门店的进销存一切井然有序,效率极高。
倒班制估计都是胖东来以及其他企业玩剩下的,这之间的账估计哪个企业都算过。至于信息化,其实这也可以对实行周二闭店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至少目前来看,胖东来的做法只能是个例。因为行业尚缺乏“每周闭店一天”的共识。这种观点有明显的保守之嫌,哪一次成功先青睐的不是“个例”?个例才容易开创行业蓝海,等形成“共识”成了集体行动后,也就成了红海。面对红海,我们更多应该考虑的是逃离了。
与品牌卡位无关
有业界人士指出,胖东来周二闭店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卡位,其影响力堪比夺几个央视标王效果,同时由此可以看出胖东来的战略野心。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先看于东来这个人,他一无特殊资源、二无背景,靠自己和他的员工以及供应商的配合就做到了55亿元的规模。特别是该企业的人效、坪效的数据,有统计显示其在中国民营商业企业中名列前茅。
胖东来在许昌当地的市场地位甚至达到了“无人能敌”的地步。他卖珠宝,其他做珠宝的都在压缩;他卖手机,其他卖手机的都没法做;卖家电,国美、苏宁都做不下去。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参观完胖东来,说:“这绝对是中国最好的店。”这句话说在上海再正常不过,关键许昌是个什么城市,在河南只能排到第5名,郑州、洛阳、开封,前面还有个新乡,还有南阳这样的重镇,以及信阳这样的城市,在河南这样一个不到100万人口的小小许昌,就有这样一个企业,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确实,这样的做法被很多企业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样的案例并不缺乏。可谁见过,他们因为这个而被竞争对手钻了空子的,有谁因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就犹犹豫豫地不玩的。
当然,胖东来的周二闭店与此不同,胖东来就是为了自己员工的身心健康,他们认为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享受生活才是大家的最终需求。在这方面,四川一带的小店业主最具代表性。去过四川的人,估计会在双休日的早晨遇到过小卖店不开门的不便。觉得惊诧的往往是外地人,四川人对这些闭店的老板从来都是竖起大拇指的,觉得人这才叫懂得生活。少赚几个钱,不会穷死;多赚一些,也富不到哪里去。不要担心竞争者钻空子,竞争无处不在,你不闭店,能竞争过你的照样会把你挤出市场。
该学的是其精神
不玩有不玩的借口,玩有玩的理由。
打开胖东来的网站,公平、自由、快乐、博爱,这是爱的家园。上世纪90年代,三个下岗工人在河南省许昌的望月楼这么高雅的名号下,给门店起了个朴素可爱的“胖子店”招牌,直到现在的胖东来。胖,在国人意向中的丰富含义,让这个企业可爱、朴实、心宽的形象活泼、生动起来。
而胖东来的企业文化里,关于团队,他们排第一位的是乐观,而并不是专业的,紧跟其后的是健康的,而不是卓越的。而很多企业团队文化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专业的,第二位的不是权威的就是高效的或是卓越的。胖东来的行为准则是:不是自己的坚决不要,不急功近利。
一个企业其实跟一个人一样,是有性格的,而性格决定命运。
胖东来的性格,由“胖”这个喜庆的意象生发出一系列逻辑的必然:自由、快乐、乐观、不急功近利。从商者能言不急功近利并实践的,不多;能说到做到的并成功的目前几乎没有。
做企业的最高境界不是由数字组成的财务数据,更不是假大空的荣誉证书,而是人——与人乐乐。与人乐,既包括与顾客、与供应商这些外在的“上帝”乐,更包含于与员工这样的内在“上帝”乐。上帝从来不是平面的,而是3D抑或多维度的,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其他面,这样不圆满的播种,还能期待怎样圆满的收获呢?
从术的层面来讲,即使胖东来真如业内人士认为的是一种“茅台酒摔酒瓶”式的营销手段,周二闭店也不是什么深奥的商业手段,更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件。
因为,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么一个常识:门的状态不是开就是闭,开着不奇怪闭了就诧异么?
还有个常识,无论是专家、同行还是媒体,大家都容易忽视,那就是做什么事情或议论什么事往往会漏掉主体,眼睛都瞄着光鲜的或吸引眼球的。这在媒体,还有微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那就是望文生义,不看新闻只看标题,然后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套路去评论。最典型的就是“给猪建别墅”(其实是一种比喻,将循环经济的绿色猪舍比喻为猪住的别墅)。再一个就是即使看了新闻内容,甚至实地考察了,也很少有人去深入了解新闻里那些主人公。
比如,胖东来周二闭店。消费者、竞争对手、于东来、专家、同行等都问到了,恰恰缺少闭店实践中受益的员工。笔者也没有去河南,但试着在京采访了几个营业员。她们的第一反应,让眼镜很受伤——“这跟我有关系吗?”
把胖东来周二闭店放在整个行业发展的显微镜下,会发现这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因为它触及的并不是行业制胜的根本。看看大润发、7-11等的发展和业绩,即使天天守在别人店里看,回去复制别人店内的布局,也不会做到人家那样的业绩。因为,很多人纠缠的还是表象,忽略了研究其核心机密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胖东来周二闭店,业界需要的不是惊诧,惊诧就意味着你OUT了,我们倒是应该沉下心来去实际地在自己的企业中做出一些人家那样的创新改变。很多时候,竞争的风险就在你身边。
说一句泼冷水的话,今天的中国零售业还很“小学生”,骄傲其实离我们还很远。业界真正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能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先进企业经营的一手信息,而不是简单模仿、找借口。
于东来这样的企业家和胖东来这样的企业,也更需要负责任的媒体将零售业的每一个创新举动及时传播到业界。如此,我们的零售才有希望,我们的商超才有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