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来客率 台湾便利店、大卖场跨界竞争
发布时间:2012-08-22 | 信息来源:联合报
通路竞争激烈,过去竞争对手只有同业,近年超商却开始卖菜、卖衣服;量贩推集点活动;超市打造熟食休憩区,学习其他通路优点以吸引更多客群,拓展商机。
台湾超商密度趋近饱和,如何提供服务、增加来客数及被使用率,是主要挑战。统一超商前总经理徐重仁曾表示,便利商店将变成便利极致化的零售商,商业界线将越来越模煳,超商不再只是超商,也可以是咖啡厅、快餐店、量贩店或售票中心。
因此超商销售机能衣物及LED灯泡,或着眼忙碌上班族及小家庭需求,贩售小包装冷冻食品及设立生鲜专卖区,过去非超商重点档期的中元节,也因应推出量贩价预购,满足需求,也创造话题。统一超商公关经理林立莉表示,消费者选择超商,最重要的就是便利性。全家便利商店公关经理林翠娟说,便利商店是“生活动线最后一哩路”,多元服务要让民众无须到其他通路,就能全面满足,这也是为何帐单代收每年创新高,近来提供的小分量生鲜蔬菜也有其市场。创新商品及服务仍是超商最大优势。
面对超商高度普及,量贩与超市近年也积极转型,出现多重型态店。如强调“一次购足”的商城概念,家乐福在商店街与美食街引进健身中心、苹果概念店、洗衣店和剪髮店,“消费者到量贩店就像到了一间shoppingmall”。
爱买的新竹巨城店有独立座位区,带动熟食区业绩成长15%,还有药师进驻药妆区、专人指导的烘焙区与熟食区。全联台北延吉店开设第一家imart,首开熟食区与红酒专区,并增设桌椅,请日本顾问设计熟食,业绩比旧店多9成,不排除今年再开第二家。量贩和超市业者从过去单纯卖商品,转变为“卖服务”,更重视消费者感受。
家乐福公关经理林梦绍表示,量贩店货品齐全度是超商无法取代的,同时学习超商提供代缴帐单、售票、发票兑奖等服务,另也卖小包装熟食、自助餐便当与单瓶装饮料,维持量贩平价优势的同时兼顾便利服务。去年底尝试集点换购活动,还开拓出家庭以外的消费层。
爱买公关杨冬宁指出,量贩有停车场、美食与商店街,对家庭客层有集客效果,提供目前超商与超市没办法做到的逛街娱乐性。全联公关陈琇珊表示,通路没办法继续展店时,只好加强服务层面,提供“一次购足”服务,也从零售走向便利服务。